国家兰科保护中心是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目的是与各自然保护地就中国1,种野生兰科植物,结合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集中收集和保存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及繁育实验,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科研、保护和利用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简称“国家兰科保护中心”)位于深圳市罗湖区梧桐山麓,占地约60万平方米,于年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委托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承担野生濒危兰科植物科学研究、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及原产地回归等工作。
国家兰科保护中心
国家兰科保护中心建有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野生兰科植物种质1,余种,保育万余株,为濒危兰科植物保护和种群恢复奠定了基础;同时保存了腊叶标本4,余份,标本图片10万余张,数字化标本信息3万余份,为科研、科普、鉴定及其它研究提供了科学保障。
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
国家兰科保护中心是国家濒危兰科植物保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通过开发利用标准兰科植物温室栽培管理技术及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濒危兰科植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繁育,使组培苗栽培成活率及品质得到提高,并建立了兰科植物组织培养体系。
兰科植物组培室
兰科植物保育温室
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和深圳市濒危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在人工繁育、野外救护以及兰科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保护生态学、繁殖生物学、基因组学、药用研究、病虫害防治等基本理论和前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组织编著各类兰科植物出版著作20余部,在Nature、NatureGenetics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余篇;发现了兰科3个新亚族,8个新属和90多个新种,并进行全兰科分子系统学研究,构建了至今最完整的中国兰科亚族级分子系统;自主研发申报新品种及专利若干项。
培育新品种:崖斛1号
培育新品种:品香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armeniacuni)是中国特有的濒危物种,国家兰科保护中心自2年开始釆用原产地野外生态观测与迁地保护-繁育-回归原产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开展保育生态学硏究,并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及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最终于年将其成功回归自然。此为濒危兰科物种在世界上的首次成功回归,对濒危物种保护具有里程碑意义。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armeniacuni
国家兰科保护中心依托科研实力,多次开展濒危兰科物种野外回归恢复种群活动。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purpuratum)又名香港拖鞋兰、香港兜兰,被誉为花中的“香港小姐”。近十几年来,由于野生紫纹兜兰数量急剧减少,分布区逐渐萎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自年起就开展紫纹兜兰的保育生物学研究、野外救护和繁育工作,研发了紫纹兜兰人工栽培技术。年7月,国家林草局在深圳兰科中心开展紫纹兜兰回归自然活动,在野外成功回归了紫纹兜兰种苗,目前均长势良好。
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purpuratum
紫纹兜兰回归
国家兰科保护中心积极与其它地区开展保护合作,并于年在江西婺源实施霍山石斛(Dendrobiumhuoshanense)回归自然项目;年赴湖北保康实施曲茎石斛(Dendrobiumflexicaule)回归自然项目。未来将建立华中、西南、西北等重点兰科植物野生分布区的野外监测站点。
霍山石斛回归
曲茎石斛回归
国家兰科保护中心积极面向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野生兰科植物保护与现场体验式科普活动,从兰花辨识、科学绘画、调香到制作植物标本、霍山石斛栽植体验,促进公众亲近兰科植物,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并长期开展兰花科普进校园活动。
科普进校园
科普活动
兰苗栽种
未来,国家兰科保护中心将推动兰科植物研究资源整合,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国际机构等科研单位共同推进中国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指示精神,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深度挖掘兰科植物文化内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引领科技创新,为国家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深圳拟兰Apostasiashenzhenica
独占春Cymbidiumeburneum
中华火焰兰Renantheracitrina
玛丽兜兰Paphiopedilumvictoria-mariae
宿苞石仙桃Pholidotaimbricate
圣洁石斛Dendrobiumvirgineum
麻栗坡兜兰Paphiopedilummalipoense
稿源
图片
全国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
李姗姗
张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