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形红斑治疗专科医院 >> 环形红斑常识 >> 病例展示误诊为体癣的浸润性基底细胞癌

病例展示误诊为体癣的浸润性基底细胞癌

 

因临床表现不典型,浸润性基底细胞癌(basalcellcarcinom,BCC)容易延误诊断。来自美国的Patel博士等人近日在DermatologyOnlineJournal刊文,报道了一则误诊为体癣多年的浸润性BCC,并就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病理特征进行了简要讨论。

病例介绍

患者女,90岁,因左胫前环形粉色斑块8年就诊,皮损无症状。患者过去5年就诊于当地诊所,期间看过3位皮肤科医生,临床诊断体癣,曾外用2%舍他康唑乳膏,每日2次,治疗4周无改善,外用2%萘替芬乳膏,每日2次,治疗2周同样无改善。患者既往有眼睑原位黑素瘤和鼻部BCC病史。

查体可见斑块边缘直径约1cm,斑块总直径大于10cm,皮损中央未受累,进展的边缘无鳞屑,边缘内部有分散的粉红色斑块,无脓疱(图1)。

图1左胫前大面积环状斑块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接受2次削除活检和1次环钻活检,活检部位包括斑块的中间、边缘和内部。所有活检标本均证实为浸润性BCC(图2)。

图2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正常,真皮内不典型基底样角质形成细胞成巢分布,外周呈栅栏状,伴收缩间隙形成(HE染色,A.×40,B.×,C.×,D.×,A与B取材自年,C与D取材自年)

随后为了证实整个皮损均为浸润性BCC,患者再次接受2处环钻活检,部位选择斑块中央无皮损的皮肤组织,结果仍然证实为浸润BCC。

确诊后Patel与患者进行了沟通,提出的治疗选择包括手术、放疗、维莫德吉(vismodegib)和观察等方案,患者最终考虑接受放疗。

病例学习

浸润性BCC是BCC的少见亚型,更具局部侵袭性和破坏性,典型表现为浅色萎缩性斑块,逐渐发展为红色至白色珍珠状硬化性斑块伴皮疹表面毛细血管扩张。

此外,浸润性BCC临床表现有时不明显或不典型,并不常表现为边界不清、伴毛细血管扩张的扁平丘疹和斑块。更少见的表现还包括线状斑块、下肢慢性溃疡、趾甲皱襞溃疡。

这些临床表现常形似瘢痕、日光性角化症、良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甚至体癣,故易引起误诊误治。本例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包括体癣、环状肉芽肿、间质性肉芽肿性皮炎、离心性环状红斑等。

本例患者为BCC少见表现,包括皮损无症状、无溃疡、受累面积大,均容易引起误诊。考虑到患者皮损面积大,不考虑手术治疗。

本例患者经多年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无反应,最终活检证实为浸润性基底细胞癌。这提醒临床医生,如果治疗无效或治疗期间皮损进一步增多,则应当考虑重新评估疾病的诊断和进一步的治疗。同时,如果皮损为红斑/斑块样损害,还要想到BCC的可能,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该病。

推荐阅读:行医笔记:Wells综合征治疗盘点

编辑:费肥肥

责任编辑:汪宇慧投稿邮箱:wangyh

dxy.cn本文版权归丁香园,转载请联系:editor

dxy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dzz/126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