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形红斑治疗专科医院 >> 环形红斑常识 >> 喝进去水,尿出来酒膀胱装酒的怪病,9

喝进去水,尿出来酒膀胱装酒的怪病,9

 

作者:PDs.清晨,一个刚刚睡醒,正在开车去上班的46岁大哥被交警拦了下来。「你开车不太稳啊兄弟,来吹一个」。警察给了他一个酒精检测仪。

(图文无关)图源:soogif

「大早上的我又没有喝酒,干嘛要吹这玩意儿?」这位大哥以为警察在跟他开玩笑,果断拒绝了酒精检测仪。警察哪可能放过他,医院,要求他抽血检查。正当这位大哥认为这场闹剧该结束了的时候,医院的检查结果也出来了:血液酒精浓度为mg/dL(每毫升血液含毫克酒精,远超酒驾标准80mg/dL)。可事实是,他真的没喝,哪怕一滴酒。「我真的没有喝酒啊,我保证!」这位大哥开始慌张起来。「警官,请你一定要相信我啊」,大哥的视线从警察又转向了医生:「医生,是不是哪里出了毛病,要不你重新抽一次血看看?」尽管他一再否认自己开车前喝了酒,可是比起板上钉钉的客观数字,谁会去相信一个为自己酒驾「狡辩」的人呢?最终,这位大哥被吊销了驾照。从医院出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买了一个跟警察局一模一样的酒精测试仪,开始每天记录自己的酒精浓度。在没有喝酒的情况下,他的结果却总是显示酒精超标!这到底是啥怪病!他开始到处寻医问药。在被查酒驾一年之后,他终于找到了能够揭开这个谜底的人。通过检查,他的医生在他的粪便里面培养出了Saccharomycescerevisiae,而这种真菌被称为「酿酒菌」。医生认为,他可能患有「自动酿酒综合征」。自动酿酒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疾病。患者的肠道里,存在有能将碳水化合物转化成酒精的微生物。在患者进食,尤其是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东西之后,食物会在胃肠道这个「酵桶」里迅速「发酵」,转换成酒精,被人体吸收。为了验证这个稀奇古怪的想法,医生做了一个实验:在血液酒精浓度正常的状态下,让大哥吃一顿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饭,之后持续跟踪检测他的「血酒」数值。——这顿饭吃完后,他的血液酒精含量就一路走高。他终于得到了确诊!马上,大哥开始接受治疗。一开始,医生采用的是口服酮康唑来进行抗真菌治疗,但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大哥的症状并没有好转。随后医生改用了制霉菌素,他的「餐后酒精」终于开始逐渐降低。出院后,医生要求他严格遵守无碳水饮食,彻底告别他最爱的披萨和可乐。好景不长,就在出院几周后,大哥原本风平浪静的肚子突然再一次开足了马力,给他的身体创造源源不断的「佳酿」。这下子,他的肚子又成了「酒厂」,花了足足2年时间,把对此毫无解决办法的大哥给彻底「腌入味」了。他来到了纽约,开始最后一搏。纽约的医生认为,粪便培养可能失去了诊断的价值。医生决定直接给大哥整上大招:做胃、肠镜。内镜下,医生做了活检取样,来进行样本的真菌培养。取样培养结果显示,在他的小肠上段和盲肠处,培养出的并不是之前检查出的「酿酒菌」,而是白色念珠菌等念珠菌类真菌。这些也是能够产生酒精的真菌。考虑到之前使用过酮康唑,医生给大哥开了伊曲康唑。在逐渐调整药量之后,大哥的「餐后酒精」彻底降为0了,他复查的胃、肠镜取样也没有再培养出念珠菌。在这次的治疗过后,他已经恢复了正常的饮食,再也不用担心吃披萨、喝可乐,会造成「醉酒」了。罕见的常见病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早在施耐庵的水浒传,就记录下了自动酿酒综合征的第一例病例(不是)。自动酿酒综合征(AutoBrewerySyndrome)又叫做肠道发酵综合征(GutFermentationSyndrome),乍一看是个非常新潮的疾病,但其实这个病早就是个老江湖了。年,日本的医生报道了最早的一批病例,同时还提到了自动酿酒综合征与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有一些病人出现了醉酒的症状,甚至需要去急诊就诊。但也有一些病人身体已经耐受,丝毫没有一点醉态。很快,世界各地都开始报告自动酿酒综合征的病例。最奇特的一个病例,莫过于一位美国老妪,她尿液中的酒精含量高达正常值的9倍!最终,医生发现她的膀胱里有能「酿酒」的念珠菌,而这个病例,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例「膀胱发酵综合征」。对于这个奇怪的感染异象,一些医生也开始探索,自动酿酒综合征到底是怎么来的。一部分病人,在患有自动酿酒综合征的同时,也患有一些别的胃肠道的疾病,例如克罗恩病、胃肠道术后的短肠综合症。另外有一些研究发现,II型糖尿病的患者、患有肝硬化的患者、甚至是一些服用过抗生素的人,也都有可能发生自动酿酒综合征的发生。图源:YouTube我国的首都儿研所,在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在CellMetabolism上,报告了一例因为「一喝可乐就醉」而前来就诊的肝病病人,而这个病人最终也被认为患有自动酿酒综合征。这个病人神奇的地方在于,抗真菌治疗对他病情没有任何效果。研究人员通过粪便培养发现,真菌并不是这造成这个病人「醉酒」的罪魁祸首。「真凶」其实是一种能够产生酒精的肺炎克雷伯菌。研究人员还通过病理检查,发现了这个病人居然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不是酒精性肝病。他们认为,这跟酒精是体内产生的,还是直接牛饮摄入的,有很大的关系。研究团队首先建立了这种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正常喂养的小鼠模型,与用酒精饲料喂养的小鼠作对照,发现前者的肝脏病理改变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似,而后者病理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于是,研究人员顺藤摸瓜,发现了非酒精性脂肪肝、肺炎克雷伯菌和自动酿酒综合征之间的「三角关系」:肺炎克雷伯菌产生了「自源性酒精」,导致了病人自动酿酒的症状;同时这部分自源性酒精,就像肺炎克雷伯菌唱给肝脏听的一首爱的供养,把肝脏捧在手上,虔诚地,喂胖……让肝脏逐渐地呈现出「幸福肥」的体态。因此,目前认为,肠道在上述一些情况下,发生了菌群失调,肠道内的「酿酒」类微生物过度繁殖从而导致了这种奇特的疾病。除了疾病起源多种多样,自动酿酒综合征的治疗除了常规的抗真菌、抗生素治疗外,还有采用粪便移植进行治疗的个例。(点击可回顾丁香园往期文章:他们靠「捡屎」做蛋糕、搞学术、写论文、发期刊)自动酿酒综合征因为足够罕见、而且确实新奇有趣,会被一些影视剧拿来当素材。比如著名的美国医疗剧《实习医生格蕾》,讲述了一个「醉酒」的患者打伤了一个学生,却始终否认饮酒,最终也诊断为自动酿酒综合征的故事。图源:《实习医生格蕾》第15季第3集韩剧《优雅的家》里,女主角也有这个病。韩剧光环下的女主思密达,又怎么会错过被坏人冤枉入狱的戏码?图源:《优雅的家》第6集这个病的症状虽然让旁人看得乐呵,但对于病人而言,有个能够随时随地产酒的「移动发酵缸」,总归还是给病人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我原本是一个政府职员。我是因为『酒驾』,才知道我有这个病的」。YouTube上一个患者这么说道。「但是警察和法院却不认为这是一个病,而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违法行为。法院判处了社区服务、罚款,我的驾照也因此被无缘无故吊销了,他们甚至还要求我重新去上戒酒相关的课程」。「我丢掉了『铁饭碗』的工作。现在每天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还能做点什么」。真假「酒驾」美国ABC新闻报道了一起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新闻。这个司机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了美国酒驾规定的4倍。来源:ABCWCPO9这个年轻司机被抓到的时候,却认为自己患有自动酿酒综合征。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医生确实发现了这个年轻人的「血酒」浓度随着进食而升高,最终他也得到了确诊。故事并没有在这里就结束了。随着警方的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名司机在开车之前做了顿饭,并顺手操起厨房的红酒喝了起来……所以这个醉酒的司机并不能证明,他到底是因为自动酿酒综合征而导致的「翻车」,还是真的喝醉了而造成了这场事故。早在自动酿酒综合征这个疾病刚刚被报道出来的时候,就有学者认为,今后一定会有真·酒驾的人,拿这个病作为自己酒精检测阳性的借口。0年的时候,当时的学者认为由肠道菌群产生的自源性酒精,不可能让血液内的酒精浓度高于80mg/dL。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建议「一刀切」,将「血酒」浓度80mg/dL,作为是否应该考虑自发酿酒综合征的分水岭。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出现,80mg/dL这个指标越来越站不住脚。同时一些讨论也指出,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对胃肠道菌群环境的改变、胃肠道疾病和手术的普及和增多、一些相关疾病(例如II型糖尿病)病人的增多,自动酿酒综合征存在发病率被低估的可能性——这甚至有可能不是一个罕见病。一方面,自动酿酒综合征的患病率有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另一方面,人心叵测,这个疾病也确实曾经被人用来试图逃脱酒驾的处罚。一个疑似酒驾的司机,反复强调自己并没有喝酒,甚至搬出自动酿酒综合征的诊断出来,为自己进行抗辩。如果将上面的任何一个,像电视剧一样的故事,在生活中重演一遍,到底还可不可信?医生该不该为他做进一步,甚至有可能是无谓的诊疗?(审核:gyouza)致谢:本文经医院消化内科硕士魏玮专业审核题图:图虫创意参考资料:1)MalikF,WickremesingheP,SaverimuttuJ.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ofauto-brewerysyndrome:probablyanunderdiagnosedmedicalcondition.BMJOpenGastro;6:e.2)LoganBK,JonesAW.EndogenousEthanolAuto-BrewerySyndromeasaDrunkDrivingDefenceChallenge.Med.Sci.Law0;40(3):-.3)Yuanetal.,FattyLiverDiseaseCausedbyHigh-Alcohol-ProducingKlebsiellapneumoniae,CellMetabolism().4)KruckenbergKM,DiMartiniAF,RymerJA,PasculleAW,TamamaK.UrinaryAuto-brewerySyndrome:ACaseReport.AnnInternMed.May19;(10):-.5)YouTube: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dzz/128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