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原创记者李书畅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最近天气凉了,秋冬季节这段时间是“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易高发的时节,但是“三高”还真不一定都是“吃”惹的祸。医院
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蒋忠华对记者说,
最近收治的病人不少
都是过于迷信网上发布的健康知识,
严重者还贻误了病情。
家住武林社区的秦大妈,今年刚好60岁,为“三高”困扰多年。大妈在网上看到豆类、花生等可以防治“三高”,每次都吃到发腻为止,并认为只要自己平日多控制饮食。但实际效果并没有想象那么好,反而越控越高,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结果发现大妈患上了肾上腺肿瘤,大妈平日“三高”指标的超标,病根都在它身上。之后通过微创手术,大妈的血压和血糖直接回到了正常水平。图片来源网络不少年轻人也同样“信网不信医”。家住桐乡的小王,今年28岁,身高cm,体重已经达到近斤,伴有“三高”症状。由于体重过大,无法运动减肥,自己在网上选择了一些网红减肥健康产品,不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出现库欣综合征等并发症。医生在仔细给小王检查后,发现他的脸色偏黑,腹部出现紫纹的症状,不是一般的“三高”症状。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发现小王患上了脑垂体肿瘤,而三高症状,是垂体瘤激素分泌异常导致。通过治疗后,“三高”状况得到了明显控制。图片来源网络年轻人是外卖的主力人群,18岁的小张,今年刚刚在滨江读大一。经历了高考重压,感觉终于可以“放飞自我”。平日在校园里,没有唠叨的家长,不再严管的老师,尽情享受“长大成人”的快乐。聚会不断增加,白天奶茶、能量饮料不离手,晚上外卖夜宵不断顿,不久身体就出现虚弱、酸痛等不适状况,到医院抽血化验,尿酸值高达多。根据自己的症状,小张到网上查了一下,并听从网上的一些“运动锻炼降尿酸”的建议,便花钱去健身房办卡,经过一段时间锻炼,身体肌肉涨了一些,但尿酸始终持续走高不下没办法,医院检查,医生从他嘴唇偏黑的细节,判断可能内分泌方面出了问题,一检查发现小张患上了血液红细胞增多症。最后,通过抑制药物等方式治疗,终于让血红蛋白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蒋忠华说,诊疗方案是科学的、综合性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网上的健康知识鱼龙混杂、良莠难分,只能作为一定意义的参考。所以身体发现不适,不要自己给自己看病,要尽早就医,谨遵医嘱。编辑:坨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