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将便秘的病因区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类来分析。
1、器质性病因主要包括:
(1)肠管器质性病变:肿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肠腔狭窄或梗阻。
(2)直肠、肛门病变:直肠内脱垂、痔疮、直肠前膨出、耻骨直肠肌肥厚、耻直分离、盆底病等。
(3)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旁腺疾病等。
(4)系统性疾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等。
(5)神经系统疾病:中枢性脑部疾患、脑卒中、多发硬化、脊髓损伤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等。
(6)肠管平滑肌或神经源性病变。
(7)结肠神经肌肉病变:假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巨直肠等。
(8)神经心理障碍。
(9)药物性因素:铁剂、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帕金森病药、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以及抗组胺药等。
如果便秘无上述等明确病因,则称为功能性便秘。在有便秘史的人群中,功能性便秘约占50%多。
2、功能性便秘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1)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或水分不足,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因工作紧张、生活节奏过快、工作性质和时间变化、精神因素等干扰了正常的排便习惯。
(3)结肠运动功能紊乱所致,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系由结肠及乙状结肠痉挛引起,除便秘外同时具有腹痛或腹胀,部分病人可表现为便秘与腹泻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张力不足,排便推动力不足,难于将粪便排出体外。
(5)滥用泻药,形成药物依赖,造成便秘。
(6)老年体弱、活动过少、肠痉挛导致排便困难,或由于结肠冗长所致。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现代西医归纳的便秘原因了,现在我们看看中医的说法。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在我国古代医学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闭”、“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
中医很重视便秘对人体的影响。早在汉代,医家便提出腑气不通致衰的理论:“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五味入口,即入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都说明了保持大便畅通,方得延年益寿的道理。因此,一旦患有便秘,要立即找出原因,及时治疗,以免后患。
一、中医说便秘
历代医家认为:在水谷传化过程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下行;脾主运化,其气上行,小肠“受盛”经脾胃作用后的水谷进行泌别清浊;大肠传导糟粕。所以,胃的腐熟失常与气失和降,脾的运化失司及清气不升,小肠的泌别失职,大肠的传导异常,均可引起大便异常。
《内经》中已经认识到便秘与脾胃受寒,肠中有热和肾病有关,如《素问·厥论篇》曰:“太阴之厥,则腹满膑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篇》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肾脉微急,为不得前后。”
肾主液,肺主气,当肾虚肺燥时也可引起大便秘结。历代医书中,对此论述很多:“大便秘结,肾病者也。经曰,北方黑水,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以肾主五液。津液甚,则大便调和。”“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然燥结之病不一,有热燥,有风燥,有阳结,有阴结,又有年老气虚,津液不足而燥结者。”以上论述非常重视肾阴亏虚、津液不足、胃气受损等因素。
有关热与寒可致便秘的论述也很多:“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否结,壅塞不通也。”“闷俗作秘,大便涩滞也,热耗其液,则粪坚结而大肠燥涩紧敛故也。”“手足冷,大便秘,小便赤,或大便黑色,脉沉而滑……此名阳证似阴也。”
而清代医家则提出了便秘与肺燥有关的观点:“大便闭结,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
更有医家提出便秘与房事、饮食、七情等均有关的论述:“原其所由,皆房劳过度,饮食失节,或恣饮酒浆,过食辛热,饮食之火起于脾胃,淫欲之火起于命门,以致火盛水亏,津液不生,故传道失常,渐成结燥之证。”提出“虫积”、“七情气闭”、“痰滞不通”、“药石毒”、“脏寒”、“血液枯”等均可导致便秘,从而更充实了便秘的病因学说。
仲景对便秘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寒、热、虚、实不同的发病机制,设立了承气汤的苦寒泻下,麻子仁丸的养阴润下,厚朴三物汤的理气通下,以及蜜煎导诸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有的方药至今仍为临床治疗便秘所常用。
李东垣强调饮食劳逸与便秘的关系,并指出治疗便秘不可妄用泻药,如《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谓:“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及食辛热厚味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燥结。”“大抵治病,不可一概用巴豆、牵牛之类下之,损其津液,燥结愈甚,复下复结,极则以至引导于下而不通,遂成不救。”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大便不通》将便秘分为“实秘、虚秘、热秘、冷秘”四种类型,并分别列出各类的症状、治法及方药,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中医论便秘的病因病机
便秘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有外感寒热之邪,内伤饮食情志,病后体虚,阴阳气血不足等。本病病位在大肠,并与脾胃肺肝肾密切相关。脾虚传送无力,糟粕内停,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可成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下移大肠,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成便秘;肝主疏泄气机,若肝气郁滞,则气滞不行,腑气不能畅通;肾主五液而司二便,若肾阴不足,则肠道失润,若肾阳不足则大肠失于温煦而传送无力,大便不通,均可导致便秘。其病因病机归纳起来,大致可分如下几个方面:
1.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或肺热肺燥,下移大肠,或过食醇酒厚味,或过食辛辣,或过服热药,均可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肠道干涩失润,粪质干燥,难于排出,形成所谓“热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
2.气机郁滞忧愁思虑,脾伤气结。或抑郁恼怒,肝郁气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利,均可导致腑气郁滞,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或欲便不出,或出而不畅,或大便干结而成气秘。如《金匮翼·便秘》曰:“气秘者,气内滞而物不行也。”
3.阴寒积滞恣食生冷,凝滞胃肠。或外感寒邪,直中肠胃;或过服寒凉,阴寒内结,均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传导失常,糟粕不行,而成冷秘。如《金匮翼·便秘》日:“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
4.气虚阳衰饮食劳倦,脾胃受损。或素体虚弱,阳气不足;或年老体弱,气虚阳衰;或久病产后,正气未复;或过食生冷,损伤阳气;或苦寒攻伐,伤阳耗气,均可导致气虚阳衰,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阳虚则肠道失于温煦,阴寒内结,便下无力,使排便时间延长,形成便秘。如《景岳全书,秘结》曰:“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5.阴亏血少素体阴虚。津亏血少;或病后产后,阴血虚少;或失血夺汗,伤津亡血;或年高体弱,阴血亏虚;或过食辛香燥热,损耗阴血,均可导致阴亏血少,血虚则大肠不荣,阴亏则大肠干涩,肠道失润,大便干结,便下困难,而成便秘。如《医宗必读·大便不通》说:“更有老年津液干枯,妇人产后亡血,及发汗利小便,病后血气未复,皆能秘结。”
上述各种病因病机之间常常相兼为病,或互相转化,如肠胃积热与气机郁滞可以并见,阴寒积滞与阳气虚衰可以相兼;气机郁滞日久化热,可导致热结;热结日久,耗伤阴津,又可转化成阴虚等等。然而,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则属虚。虚实之间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而虚实并见。归纳起来,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十分抱歉,由于我的时间太紧,此番有关便秘的文章拖拉了这么长时间。
几天来,早就有网友沉不住气了,有的朋友打电话说,“已经憋得很难受了,马上过年了,净说便秘的危害,快讲讲到底怎么样防治啊!?”
对于有明确病因的病理性便秘,应该找专业医生采取正确、有效的对因治疗,必要时需要手术、灌肠等方式处理。
一、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
(一)渗透性泻剂
1、乳果糖:是人工合成双糖,在胃及小肠内不被分解和吸收,到达结肠后,通过渗透作用使水和电解质保留于肠腔内;并被肠道正常菌群分解为乳酸和乙酸等,并进一步提高唱腔内渗透压,产生导泻作用;阻断氨的吸收;其酸性代谢产物能刺激肠黏膜,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由于乳果糖在体内分解产生气体,故部分患者会有腹胀、排气增多等胃肠胀气表现。用量过大会产生恶心、腹胀、腹泻和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等。禁用于胃肠道阻塞、糖尿病或低糖饮食者。慢性便秘患者治疗剂量为每天1-2次,每次5-10g,及俩美好以每日保持2-3次软便为宜。临床用于慢性功能性便秘,包括老人、儿童、婴儿和孕妇各个年龄组的患者,安全性高。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应用乳果糖后,不仅具有保持大便通畅的作用,还可减少氨的吸收,有利于肝性脑病的恢复。
2、聚乙二醇:通过聚乙二醇的氢键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结肠内,增加粪便含水量并软化粪便,促进排便的最终完成。聚乙二醇产品舒泰清是国内聚乙二醇类产品中唯一具有两个适应症的产品,小剂量通便,大剂量清肠。舒泰清为纯物理作用:不吸收,不代谢,安全,无刺激。
(二)盐类泻剂(硫酸镁)
口服硫酸镁在肠道内不易吸收,留在肠腔内形成高渗状态,导泻作用强且迅速,一般口服2-6小时后即可排出水样或半流体粪便。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上应慎用。目前通常用于全结肠镜或钡剂灌肠等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工作。
(三)刺激性腹泻(蕃泻叶、鼠李、酚酞、篦麻油等)
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可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而且很可能是不可逆的。
1、酚酞(果导片):口服后在肠内形成可溶性钠盐,刺激结肠粘膜促进蠕动;并阻止肠液被肠壁吸收而其导泻作用。一般用药后4-8小时可排出半流动性软便,导泻与肠腔内液体酸度有关。对阑尾炎、肠出血、心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肠梗阻及婴幼儿、孕妇禁用。临床应用每次1-4片,临睡前服用。对全结肠镜检查前、X线检查或术前作肠道准备者,应提前8小时服用。
2、比沙可啶:口服后经肠内细菌分解的产物及药物本身对壁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增加肠蠕动,促进解便;同时可抑制结肠内NA+、CA2+及水分的吸收,从而使肠腔内容积增大,引起反射性排便。临床上对急,慢性便秘有效率较高。还可用于分娩前、手术前,腹部X线检查或内镜检查前的肠道排空,手术后,产后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服用后可引起腹痛,偶可发生剧烈的腹部痉挛。急腹症、痉挛性便秘、重症硬结便、肛门破裂或痔疮溃疡患者禁用,孕妇慎用。
(四)容积性泻药(纤维素)
能加速结肠或全肠道转运,吸附水分,使大便松软易派出,缓解便秘及排便紧迫感;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可容性纤维有助于保持粪便水分;而植物纤维素、木质素等不可溶纤维素可增加大便量。
纤维素制剂的优点在于其经济、安全、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但摄入纤维素制剂较多时会发生胃肠胀气,对于结肠乏力的患者应该慎用。
补充纤维素后并不能立即显效,应用7-10天后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减用量。
(五)促动力药(西沙必利)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胃肠道促动力药,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其促动力效应直接作用于上段结肠。它曾用于便秘的治疗,但疗效并不肯定。对于结肠乏力即STC患者,选用促动剂改善肠神经和特异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平滑肌的促动力药,如5—HT4受体激动剂,西沙必利,普卡必利(procaloprid),以及5—HT4部分激动剂,特异作用结肠的替加色罗(tegaserod)等,后者多用于CIBS。此外,米索前列醇(misoprost01),阿片类拮抗剂纳络酮(naloxone)也可改善某些患者的便秘症状,但对功能和梗阻型便秘的排便功能,尚未能证实其确切疗效。
(六)润滑性泻剂(开塞露液状石蜡)
1、开塞露(含硫酸镁、甘油、丙二醇):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成人20ml/次,主要适用于硬结便患者,尤其是老年症患者。
2、液状石蜡:在肠道内不被吸收或消化,润滑肠壁,使粪便易于排出。对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便秘患者使用是应注意其有引起脂质性吸入性肺炎的可能,长期服用可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成人15-30ml/次,用药后6-8小时产生效果,一般于睡前服用。
(七)微生态制剂
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等肠道正常菌群。是一种良好的微生态调节制剂,直接补充正常生理性菌群,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但应避免与抗生素合用。
调节肠道微生态的制剂还有米雅BM、丽珠肠乐等。可作为便秘的辅助治疗。
二、中医辩证治便秘
(一)便秘辨证要点
1、辨寒热虚实: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舌淡苔白滑,多属寒;
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肛门灼热,舌苔黄燥或垢腻,则属热;
年高体弱,久病新产,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或大便于结,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多属虚;
年轻气盛,腹胀腹痛,嗳气频作,面赤口臭,舌苔厚,多属实。
2、治疗原则
根据便秘实证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虚证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的基本病机,其治疗当分虚实而治,原则是实证以祛邪为主,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标本兼治,邪去便通;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本兼治,正盛便通。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但应在辨证论治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不得一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属。
(二)分证论治
1、实秘
(1)肠胃积热-
症状:大便于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此方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有通腑气而行津液之效。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养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
本型可用番泻叶3-9g开水泡服,代茶随意饮用。
(2)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于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莱菔子、炙枇杷叶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毕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以增散寒之功。
2、虚秘
(1)气虚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临厕排便困难,需努挣方出,挣得汗出短气,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
方药:黄芪汤。
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为方中主药,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中气足则便尿如常”,气虚甚者,可选用红参;若气虚下陷脱肛者,则用补中益气汤;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
症状: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肠。
方药:润肠丸。
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兼气虚,可加白术、党参、黄芪益气生血,若血虚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3、阴虚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肠通便。
方药:增液汤。
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润肠,生津通便。可加芍药、玉竹、石斛以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瓜蒌仁以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酸膝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
4、阳虚
症状:大便或干或不干,皆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觥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痛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润肠。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可加肉桂以增温阳之力。
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可用理中汤加当归、芍药;若肾阳不足,尚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便秘尚有外导法,如《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法,对于大便干结坚硬者,皆可配合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应注意,制剂中大都含有大黄、芦荟等刺激性泻剂成分的药物,故不主张长时间的应用。
便秘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常遇到的一种生理性疾病反应,只不过轻重程度、发作频率和时间长短不同。对便秘问题既不可粗心大意、听之任之,也不要过于紧张、小题大做。因此,最好的防治方法还是采用中医的针灸、按摩、食疗等,同时,尤其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预防便秘的小常识。
一、便秘的针灸治疗
针灸对治疗便秘往往有“针到病除”的功效。当然,针灸治疗便秘同其他的中医方法一样,也需要辩证施治,不过一般来说,天枢、支沟、上巨虚三穴被称为便秘“主穴”,针对不同类型的便秘,可在主穴基础上适当增减。
1、热结便秘
大便干结,坚涩难下;面红身热,腹胀腹痛,口干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或滑实。
大肠俞、内庭、大横、曲池
2、气滞便秘
大便秘结,欲便不能,便质正常;胁腹胀满,甚则腹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苔薄腻,脉弦。
太冲、阳陵泉
3、气虚便秘
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费力,挣则汗出短气,甚喘促,便后疲乏;面色晃白,倦怠懒言;舌淡或淡嫩,苔薄,脉虚。
肺俞、脾俞、足三里
4、血虚便秘
大便秘结而干;面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舌质淡嫩,脉细涩或细弱。
脾俞、足三里、膈俞
5、阴虚便秘
大便燥结,解出困难,状如羊屎;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口干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大溪、照海
6、阳虚便秘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夜尿频,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畏寒肢冷,面色晃白;舌淡苔白或润,脉沉迟。
肾俞、命门、大横、(灸)神阙
二、按摩疗法治便秘
坚持以下自我按摩法,常能起到通便的效果。
(一)按摩腹部
1、摩腹:仰卧于床上,用右手或双手叠加按于腹部,按顺时针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摸,力量适度,动作流畅。约3~5分钟。
2、按揉天枢穴:仰卧于床上,用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中指适当用力,顺时针按揉1分钟。
3、掌揉中脘穴:仰卧于床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适当用力揉按1分钟。
4、推肋部:仰卧于床上,两手掌放在体侧,然后用掌根从上向下推两侧肋部,反复做1分钟。
5、按揉关元穴:仰卧于床上,用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6、提拿腹肌:仰卧于床上,两手同时提拿捏腹部肌肉1分钟。
(二)按摩腰骶
1、推擦腰骶部: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以掌根贴于同侧的腰骶部,适当用力自上而下地推擦数次,直至腰骶部发热为度。
2、按揉肾俞穴: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三)按摩四肢
1、按揉合谷穴: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2、按揉支沟穴: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
3、按揉足三里穴: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在同侧的足三里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酸胀为度。
4、按揉三阴交穴:坐于床上,两膝关节自然伸直,用拇指指腹按于同侧的三阴交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感觉以酸胀为度。
以上的自我按摩法能调理肠胃功能,锻炼腹肌张力,增强体质,尤其适于慢性便秘的人。但必须坚持早晚各按摩一遍,手法应轻快、灵活,以腹部按摩为主。
三、饮食疗法治便秘
1、蜂蜜甘蔗汁:蜂蜜、甘蔗汁各l杯,拌匀,每日早晚空腹饮。适用于热秘。
2、黄芪玉竹煲兔肉: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适量,加水煮熟,盐调味服食。适用于气虚便秘。
3、首乌红枣粥:何首乌3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粳米60克。先将何首乌水煎取药汁,再与红枣、粳米共煮煮粥,粥成人冰糖,溶化后服食。适用于血虚便虚。
4、芝麻核桃粉: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细末,装于瓶内。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适量,温水调服。适用于阳虚冷秘。
5、将橘皮洗净,切细丝,加白糖、蜂蜜适量,煮沸,冷却,每次1汤匙,每日服3次,可治便秘,经常喝点蜂蜜水,也可解除便秘之苦。
避免过食煎炒、酒类、辛辣等食物,亦不可过食寒凉生冷食物,宜多食粗粮蔬菜,多饮水等。生活起居方面应避免久坐少动,宜多活动,以利流通气血。养成定时上厕的习惯。
不过,一些便秘患者在饮食上,通常存在着—定的误区,需要引起注意:
1、误认为膳食纤维应多食。膳食纤维的确可以缓解便秘,但是它也会引起胀气与腹痛,胃肠功能差者多吃反而会对肠胃道引起刺激。也不是全部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饮食都有通便功效,例如山药,它性偏温热,吃多了反而加重便秘。
2、误认为多食香蕉可以通便。大多数人认为,香蕉是润肠的,实际仅有熟透的香蕉才可有以上功能,假如多食了生的香蕉不但不能通便,反而会加重便秘。因没有熟透的香蕉含比较多鞣酸,对消化道有收敛功效,会压制胃肠蠕动。通常来说,把香蕉放置在透风处存放至表皮有黑斑,但是内中质地并没改变时吃好。
3、误认为多食萝卜可以通便。这是—个便秘饮食里很常见的误区。便秘分成非常多的类型,例如内热上火引起的热秘、脾肾亏虚与津液亏虚引起的虚秘等。在中老年里,虚秘占的比例很大。通俗地说,则是胃肠动力不足。白萝卜有消食解气的功效,胀气性便秘吃点属实管用。但是对于虚秘老人来说,本来气就不足,再泻泻气,便秘就更重了。
4、误认为油与肉都不能多食。工业机械都须要润滑油的帮助,各个轴承才可正常运转,在人体内也—样。因此,便秘的人须要略微多食些油,特别是香油,以及它的“前身”芝麻。每日—勺,—周就能改善便秘。至于肉,因高蛋白饮食对肠胃的刺激不足,便秘的人可以适当少吃。
5、误认为喝茶可以通便。不少人都觉得茶可以去火通便,然而便秘者不要多喝。因茶有收敛功效,喝多了会加重便秘。然而,便秘者—定要多饮水。—般人—日喝12OO毫升水,便秘者应喝到2OOO毫升,将这些水份成八~十回喝,可以保证肠道湿润,有助缓解便秘
四、怎样预防便秘?
1、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要定时大便,即使当时没有便意也要去大便,这样就可以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这很重要。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大便时,不要时间太长。
2、改善你的饮食行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吃饭,少吃零食;多喝水,多吃蔬菜,尤其是纤维含量高的蔬菜,例如芹菜等,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可是适当的增加粗粮的摄入。你的饮食应该清淡少盐,以植物性食品为主。
3、可以利用一些食物来改善便秘:你可以利用蜂蜜,香蕉等来改善你的便秘情况。这是很有效的措施,对身体也没有害处。你可以适当的多吃几个香蕉,每天喝一点蜂蜜,注意,蜂蜜不能用开水冲,可以用温水或者凉开水冲,或者抹在面包上吃。
4、压力大也可以引起便秘:压力大,紧张也可以导致便秘。有的时候你自己没有感觉紧张,但是某些人的性格就是如此,潜意识里总是紧张,这也容易导致便秘,这就需要你自己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了。
5、中医所说的上火也会导致便秘:此时,你应该控制那些容易上火的食物的摄入了,例如羊肉,海鲜,辣椒,橘子,荔枝等都是热性的食品,过多摄入容易导致身体上火。你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去火的食品,如苦瓜,苦丁茶,莲子等一些苦性的食品。
6、另外身体肥胖也可能是便秘的一个原因:因为在临床上很多超重或者肥胖的人都有便秘的症状,这是你需要适当的控制体重了,也需要多参加锻炼。
7、如果这样还不行,那你最好去看医生,千万记住不能擅自用泻药,那样对身体很不好,容易造成对泻药的依赖.
温馨提示:
如何添加海滨养生官方点滴型白癜风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