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腰疼、脖子疼、肩膀疼、脚底疼……这个时候学员可能会觉着,自己是腰突、颈椎病、肩周炎、关节炎,医院,X线、CT、核磁、生化检查全做完,医生却告知,骨头、肌肉没啥事,只是建议你不要剧烈运动。
这可把我们懵逼了,既然一点事情没有为什么会有疼痛呢,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你可能筋膜有了炎症。
一、筋膜炎的症状表现
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缺血性疼痛: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固定压痛点:一侧或局部肌肉紧张、痉挛、隆起、挛缩或僵硬。筋膜炎的出现一般都伴有关节疼痛的感觉,可随着病情逐渐加重。有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称为休息痛,稍加活动后,疼痛反而减轻。如果活动过多时,疼痛会有明显加重,疼痛和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在气温下降时,疼痛常加剧,热敷后,疼痛可以缓解。但是因为根本就找不到病情原因,所以这种疾病是没办法对症下药的,所以治疗起来的难度也会很大,所以希望小伙伴们在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要做好长期治疗的的准备。
温馨提示:
运动的过程中,肌肉是受到神经支配的,运动后有时候肌肉是可以放松了,但是神经仍然处于兴奋的状态,这就有可能导致肌肉持续的紧张和僵硬。另外,在一些高强度运动或长期维持一种姿势的疲劳情况下,肌肉及筋膜都有可能出现微小的损伤,有的人还会出现筋膜/肌肉间隙中的条索样组织,这些组织也会造成组织内部的张力变化,从而引发不适。另外,高强度运动过程中,身体内的能量物质代谢,以及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也有可能引发肌肉/筋膜不适的情况。
所以运动后的拉伸与放松可以有效促进筋膜的放松与修复。
二、筋膜,有什么作用呢?
筋膜是包裹在肌肉表面的一层薄薄的膜,随着肌肉的强大,筋膜也会变强变厚。
因为包裹在肌肉表面,所以筋膜也就遍布全身,同时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
1、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在肌肉较发达的地方,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发达,强厚而坚韧。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行活动。
与此同时,我们特别注意的是筋膜就好像包裹在身体上的一张保护网,拉动网上任何地方的一根线,都会引起离此处较远地方的变形。
所以当我们骨骼的发生骨折,或者腰椎等地方发生变形的时候,也会连带着筋膜的炎性挛缩、粘连及变性等,又因为全身筋膜的连续性,一些身体内部器官的不良症状问题,同样可以通过对相关筋膜的调理和治疗得到缓解和解决,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身体柔韧性、协调性以及各肌群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所以说白了,筋膜实际上是人体的第二防御系统。
三、防御系统的损坏,筋膜炎
筋膜看着薄薄一层,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减少组织间、器官间相互摩擦。肌肉收缩时,参与“力”的传导,完成各种运动。调节、约束肌腱,保护肌肉运动在“正确方向”。筋膜内含有脂肪,充当缓冲软垫,起到保护作用。防御、限制炎症等病变进一步传输伤害组织。
当第一道防线(皮肤)接收了外来冲击力后,直接将信息传至第二道防线(筋膜)并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抵御外来冲击力对辖区内的肌肉和骨骼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创伤,即筋膜通过自身分泌的少量润滑液和紧张素来调节防卫功能。
不过一般的外力不会造成筋膜损伤,而只有当外力超出筋膜的承受能力而又不能代偿时,即筋膜自身发生劳损和创伤,如筋膜局部撕裂、出血、水肿、纤维蛋白沉积增多、局部增厚,导致筋膜弹性减退而变僵硬,甚至完全丧失防卫功能。
损伤是筋膜炎最常见的原因,可分急性与慢性两种。
急性损伤外伤很多人发生扭伤、擦伤时,都不太注意,以为是小问题,可组织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极易留下隐患。可暴发急性筋膜炎或迁延难愈变成慢性筋膜炎。过度使用暴走、爬山、过量运动不可取,过度运动可使筋膜“累坏了”,引起急性筋膜炎,如果不好好治疗,后期可导致慢性筋膜炎。
与此同时造成筋膜炎的原因还有:
1、长期不恰当姿势的久坐久站会造成筋膜的慢性损伤,相当于筋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持续性负重,出现慢性劳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积劳成疾。
2、受凉筋膜是缓冲软垫,也是抵抗寒冷的重要组织,受凉可使肌肉血管收缩,引起局部纤维液渗出。
3、疾病骨质增生、脊柱畸形、感染、高尿酸、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容易患筋膜炎。
由此可见,我们经常听说的肌肉的劳损,均可认为是先有筋膜劳损,导致肌肉劳损,最后才会导致肌肉的纤维硬化、变僵和挛缩。由于筋膜的劳损和功能减退,其自身的舒缩功能受限,制约了辖区的肌肉和肌群的运动,久之也势必造成肌肉、肌群及其肌腱的功能减退和劳损。而肌肉的劳损则进一步加重了筋膜的负担,加重了筋膜的损伤。最后导致这一防御系统的崩溃。
四、筋膜炎的分类有哪些?
1.颈肩肌筋膜炎
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该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X线多为阴性结果。2.嗜酸性筋膜炎是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硬化为特征的疾病,故有人主张采用“硬化性筋膜炎”一名。本病在临床上较少见。3.结节性筋膜炎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反应性、自限性浅筋膜的结节性纤维母细胞增生病变,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外伤或感染有关。4.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身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5.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6.弥漫性筋膜炎该病好发于秋冬季节,近半数患者有过度劳累、外伤、受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起病突然,首发症状为肢体皮肤肿胀、硬化和绷紧或兼有皮肤红斑及肢体活动受阻,其次为关节或肌肉酸痛、乏力或发热等。部分患者在病程中有不规则发热,以低热为多。五、如何缓解筋膜炎呢?1、可以热敷疼痛部位,也可以用活络油对疼痛部位进行来回的揉搓,同时避免疼痛部位的剧烈运动,但是不管是热敷还是按摩需要我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因为就像我们的灾后重建,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工的,坚持最重要。2、借助按摩球进行痛点的按压,哪里痛就来回按压哪里,加速这个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的输送,但是也是一样的贵在坚持。每个动作都是10-15次为一组,组间休息30秒到一分钟,做完5组即可。▼
动作一:上背部
▼
动作二:下背部
▼
动作三:背阔肌
▼
动作四:小腿
▼
动作五:臀部
▼
动作六:大腿内侧
▼
动作七:腘绳肌群
▼
动作八:骼胫束
▼
动作九:股四头肌
3、如果疼痛难忍,还可以就医,一般也就吃消炎药,或者是止痛药,以及中医的推拿这些,没有速效的方法。六、防范于未然才是关键1.平时注意不要长期呆在潮湿的环境里,同时寒冷受凉也容易诱发筋膜炎。2.注意劳逸结合,过度劳累是目前筋膜炎诱发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肩颈背腰等处的筋膜炎症,在长期久坐久站一族中发病率会高很多。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同时要做好运动后的拉伸与放松,特别是酷爱爬山,与酷爱快走的小伙伴要注意了,筋膜的疼痛也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个警报,一旦警报响起,说明我们之前的运动量已经超标了。4.平时多做拍打拉伸放松肌肉能有效的预防筋膜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