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脚气,是由浅部真菌(红色毛癣菌等)感染引起的,在我国的发病率可高达30%~80%。
脚气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引起皮肤癣菌疹(真菌引起的皮肤过敏),丹毒(细菌感染)等并发症;而且对于一些免疫力较低的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还可诱发败血症,危及生命。
所以,正确的识别脚气就成为我们诊疗的关键。根据脚气致病真菌的种类、患病个体的卫生习惯及体质的不同,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角化过度型
表现为足跟、足底、足缘位置皮肤的角质增厚、粗糙无汗,无水疱及脓疱。严重患者寒冷季节可致皮肤皲裂,甚至夏季也不能恢复。
2.丘疹鳞屑型 表现为足底、趾间、趾周境界清楚的红斑、丘疹,有明显的小片状脱屑,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的边缘。(图片由我科郑海雁副主任医师提供)3.水疱型常位于足底及足缘,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位置较深,不易破溃,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严重者水疱连着片,可融合呈大疱或脓疱。夏季多见。4.趾间糜烂型表现为趾间的角质层增厚,且因湿润浸渍发白,常伴多汗,基底可见红斑糜烂甚至裂隙,奇痒难忍。常有细菌继发感染而发生恶臭。常夏重冬轻,也可终年不愈。
5.体癣型
可由上述各种类型尤其是丘疹鳞屑型、水疱型发展至足背而来。呈弧或环状的边缘,常与足底、足缘的皮损相连或融合,可伴剧痒。夏季多见。
脚气的治疗根据病变的不同类型,治疗方法也是有所不同。早期接收正规、足疗程的抗真菌治疗才是摆脱脚气的王道。
得了"脚气"不用怕,赶快医院皮肤科就诊吧,让我们在显微镜下一起识清脚气的真面目,跟它彻底说拜拜吧!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图文
张婷
审核
郑海雁
编辑
丁娜
因为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足足的精气神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