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料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居处潮湿,触冒风雨等是发生痹证的外来条件;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不密是产生痹证的内在因素。风寒热湿之邪乘虚入侵,留滞经络肌肉关节,气血痹阻不通,从而产生肢节疼痛、酸沉麻木、屈伸不利诸症,若以热盛或湿热蕴证为主,则见关节红肿热痛;若寒湿偏盛则关节冷痛,遇寒加重;若久病不愈,还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或病邪深入内脏等变化。中医学对其记载颇详。《素问·痹论》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这不但说明痹证的病因与风寒湿三气之邪有关,并进一步说明三气之邪的偏胜偏衰以致其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故《素问·痹论》又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类证治裁》认为痹证“治法总以补助真元,宣通脉络,使气血流畅,则痹自已”。李士材《医宗必读》提出风寒湿三邪致病,虽各有特点,但临床上往往合而为痹,不能截然化分。所以治疗时,行痹以散风为主,佐以散寒理湿,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参以补血之剂;痛痹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湿,更参以补火之剂,大辛大温以释其凝寒之害;著痹以利湿为主,而佐以祛风散寒,更须参以理脾补气,必土强而能胜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zlyy/14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