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年7月20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Science三大国际公认最顶尖学术期刊已经发表了篇论文。
按杂志来划分:Cell发表了18篇,Nature发表了45篇,Science发表了37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45篇文章由独立的一个通讯单位完成,55篇是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其中有38篇是中外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17篇是国内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
按领域来划分:生命科学63篇,材料科学有15篇,地球科学10篇,物理学8篇,化学4篇,;
按单位来划分(文章数目大于3):中国科学院31篇,清华大学22篇,中国科技大学9篇,北京大学8篇,复旦大学7篇,浙江大学5篇,南京大学4篇,西北工业大学3篇,中山大学3篇;
按通讯作者来分(大于1篇CNS):颜宁4篇,王文,柴继杰及施一公都是3篇,邱强,杨辉等人都是2篇(王文/邱强,柴继杰/王宏伟/周俭民,杨辉/李亦学是合作团队);
这篇论文介绍如下:
年1月1日,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basisofNotchrecognitionbyhumanγ-secretas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人类γ-分泌酶与Notch片段的复合物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分辨率为2.7?。Notch的跨膜螺旋被PS1的三个跨膜结构域包围,并且Notch片段的羧基末端β-链形成β-折叠,其在细胞内侧具有两个底物诱导的PS1的β-链。杂合β-折叠的形成对于底物裂解是必需的,其发生在Notch跨膜螺旋的羧基末端。PS1在底物结合后经历明显的构象重排。这些特征揭示了Notch识别的结构基础,并且对γ-分泌酶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的募集具有意义。
年1月11日,清华大学施一公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Recognitionoftheamyloidprecursorproteinbyhumanγ-secretas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告了人类γ-分泌酶与跨膜APP片段的复合物的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分辨率达到2.6?。该结构用作发现γ-分泌酶的底物特异性抑制剂和理解γ-分泌酶的生物学功能以及AD的疾病机制的重要框架;
年1月11号,上海科技大学iHuman研究所刘志杰团队等人在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CrystalStructureoftheHumanCannabinoidReceptorCB2」的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人源CB2与拮抗剂AM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辨率为2.8?。该研究为深入了解CB2的激活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助于合理的药物设计,以精确调节内卡那宾系统;
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孙悦华团队在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题为「Problem-solvingmalesbe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