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方言冷知识
青海方言的词汇形象生动,发音委婉轻快,有时还很幽默,听起来十分有趣。如“丁丁马勺”“打灯蛾儿”等词语,说起来不仅有韵律感,而且很俏皮。丁丁马勺在青海话中,蝌蚪被叫作丁丁马勺(也叫马勺丁丁),至于为什么这么叫,在我省著名文史学者朱世奎先生主编的《西宁方言词语汇典》中这样解释:丁丁马勺头身如勺,尾如柄,可在水中游动,故名。将蝌蚪叫作丁丁马勺,既形象,读起来还十分顺口。打灯蛾儿飞蛾扑火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蛾子在夜间有强烈的趋光性,夏夜的路灯下面,也经常可以看见蛾子绕着路灯飞舞。《西宁方言词语汇典》中说,旧时西宁人多点清油灯盏采光,蛾子经常扑火自焚,所以在青海话中,蛾子也被称作“打灯蛾儿”。不仅如此,这一叫法也转移到蝴蝶身上,在我省很多地方,蝴蝶也被称为“打灯蛾儿”。形容一个姑娘打扮得好看时,常说“打扮成打灯蛾儿者”。雀儿烟可能生活在城市里的很多人已经不知道雀儿烟为何物,这是一种苔藓植物,学名葫芦藓,植体矮小,颜色鲜绿,常生长于潮湿的背阴处。至于雀儿烟的叫法,并无确切解释,但雀儿烟的植体形状与烟丝相近,或许与此有关。呜噜噜在青海话中,经常用拟声词充当某种事物的名称,如“呜噜噜”。《西宁方言词语汇典》中解释,这是过去青海小孩儿玩的一种玩具,制作时先用红胶泥捏制成直径五六厘米的圆轱辘形,中心部位钻两个对称的小孔,晾干。小孔中穿上细绳结成环形,两手指头套住绳头,匀称地向一个方向甩动,后将绳子拉紧,再放松,如此拉动,绳子上的轱辘就来回转动,并发出“呜噜噜”的声音。鼻拉塌在青海农村,人们常用植物的特点给它们命名,鼻拉塌就是其中之一。鼻拉塌学名巴天酸模,茎叶多黏液,如人的鼻涕,人们不知道怎么称呼它,就给它取了一个如此接地气的名字。高塄趄坡顾名思义,这个方言词汇中又是塄坎又是坡,看着就不怎么平坦,确实,这是个形容词,形容地势高低不平不便行走。用高塄趄坡形容道路不平,不仅有节奏感,还非常形象。大海海单看这个方言词汇,有人会认为是个名词,其实它是个形容词,表示“大不了”或“比较大”。比如谁上班迟到了,同事说:“今早你迟到了一会儿呗,不过也不是个大海海的事儿。”其实就是说迟到一会儿也不是啥大不了的事情。暮暮丫丫在青海话中,表示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楚或听不清晰,有一个更有趣的词语——暮暮丫丫。一个“暮”字,就表现出如同天色暗下来之后的模糊感觉。比如,今早雾大呀,暮暮丫丫的,连北山都看不见。二斯斯儿谈恋爱时,情侣之间经常会出现态度冷淡,爱理不理的时候。这种情况用青海话说,就是“二斯斯儿”。比如,我对象今儿二斯斯儿的,看哈没高兴着呗。大框模儿在青海话中,表示“大致、大体上”的意思,常用“大框模儿”这个词。比如,这件事情我只能说个大框模儿,详细的情况我不知道。叶子麻青海人形容一个人胆子大,即便付出代价也要去做一件事,就会说叶子麻。那为何说叶子麻,叶子又指什么呢?在我省著名文史学者朱世奎先生主编的《西宁方言词语汇典》中这样解释:民间称肝为肝花,肝胆相连,故将胆称之为叶子,派生义为胆量。所以,在之后的演变中,青海人便用叶子麻形容有胆量。与这个词意思相近的还有一个词叫“脏腑硬”,也是说一个人有胆量和勇气,这种说法的演变也和叶子麻一样。懒旦弯青海人对于腘(guó)窝的叫法十分有趣,称之为“懒旦弯”。对于这个称呼的来源,还没有确切的解释。野狐儿梁梁如果对这个词汇望文生义,很可能将它理解为野外的一个地名。其实在青海话中,它真正的意思是人身上的一个部位——胫骨前嵴。生理学的解释中,胫骨是小腿内侧的长骨,分一体两端。嵴的山脊的意思。所以不难解释,野狐儿梁梁就是人小腿上凸出的位置。家中的大人吓唬小孩儿的时候,喜欢说“闹你的野狐儿梁梁上砸俩”。窄塄儿对于野狐儿梁梁这个青海方言词汇,我们不能望文生义,但对于“窄塄儿”这个词汇,望文生义就能解释得通。在青海,人们将侧着睡这个睡姿,称之为“窄塄儿睡”。人侧着身子确实会“窄”,也会形成一个“塄”,这个形容可以说很形象了。所以,在青海话中,窄塄儿就是侧着身子的意思。如果拥挤的公交车上你想下车,应该怎么办呢?窄塄儿挤过去呗。打浇洗过去,小孩子喜欢去河里游泳,去叫玩伴的时候,往往会说一起去“打浇洗”,而不说一起去游泳。其实,打浇洗这个说法从字面意思来说更确切,因为过去很多人家洗澡都不方便,夏天去河里,一方面是游泳,一方面是去洗澡,“浇”和“洗”两个字,更能体现出这种意思。打赌憋在青海话中,两个人吵架后一方赌气,叫作“打赌憋”。从字面意思分析,打赌憋比赌气更能表现出生气时愤懑的情绪。迷实筒筒在青海话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字——迷。它既能形容一个人一窍不通或头脑不清晰,又能形容一个人拖泥带水不干练、不利落。由此也组成了很多词,比如“迷实筒筒”“迷搭”“迷头”“迷怂”。迷实筒筒这个词语也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一个筒状物看似是空的、通的,其实是实的、被堵住的,所以人们形容一个人外表很利落,办事却很邋遢,就会说“看哈通着,其实迷着”。选自《西海都市报》作者王春雪监制/李皓责编/王春雪
长按识别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