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风湿疼痛,极易复发。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一、疾病介绍
广义上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延续下来,至今在风湿病分类上,广义的已有多种疾病,包括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等原因引起的疾病。
二、临床表现
1.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
2.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类型,由于遗传背景,发病原因不同,机制也各异,因而临床表现的类型,症状,轻重及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
3.风湿病多是侵犯多系统的疾病,许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叠,症状相似。
三、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
1.发病情况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初发年龄以9-17岁多见,男女比例相当。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见。
2.病因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是链球菌感染造成。而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3.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常见累及大关节(膝关节、肘关节等),不造成关节的畸形。还有环形红斑、舞蹈症、心脏炎的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往往侵犯小关节(尤其是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也会侵及其他大小关节,晚期往往造成关节的畸形。还可出现类风湿结节和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的内脏病变。
4.治疗不同:风湿性关节炎以消除链球菌感染为主,同时对于关节疼痛、心脏炎等进行相关处理。类风湿关节炎以防止关节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用药上及早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在关节疼痛肿胀期间应用外敷中药控制疼痛等症状。出现内脏并发症时进行相关治疗。
5.预后不同: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关节无变形遗留。类风湿关节炎晚期会出现关节畸形。
四、预防及保健
1.预防和控制感染:有些类风湿患者是在得了一些感染性疾病之后才发病的,像扁桃体的炎症、鼻窦炎、咽峡炎,龋齿等,因此控制感染对预防类风湿有一定意义。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处要避免受寒和受潮,关节处的保暖措施要做好,不穿较湿的衣、鞋、袜,还要避免卧居湿地。劳动或运动后,不可趁身热汗出未干便入水洗浴;垫褥、被盖应勤洗勤晒,保持清洁和干燥;劳动汗出,内衣汗湿后应及时更换洗净。
3.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类风湿多是由于心理状态异常所导致的,像过度沮丧、精神受刺激、心情不好;患病后,情绪的波动往往会引起病情的加重。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对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有重要意义。
4.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要有规律、起居有常,避免过度劳累,正是中医所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五、寻医问诊
1.黄风湿系列疗法
龙泉驿区非遗项目,年纳入龙泉驿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风湿系列疗法系成都再军疑难病研究所所长、医院院长黄再军,早年跟随舅父学医后,遍访名医,挖掘众医之长,在三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总结、归纳创新,而自成一体的民间疗法。
本疗法主要源于刘氏刺熨术,早在清朝顺治年间刘氏先祖从湖广迁四川之时已形成,迄今约有年历史,而黄再军已是第16代传人。年黄再军入伍后得到了四川国医大师“王小儿”王静安教授的指点,受到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和卫生部原部长崔月犁教授、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邓明仲教授的指导,并师从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刘少林研究员、宜宾贾瑜德主任医师、涪陵何明高老中医等蜀中名医。跟师期间与师父刘光瑞、师爷刘少林完成了中国民间系列丛书,其中《中国民间百病良方》荣获第五届全国十大畅销书奖。
年,黄再军拜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继续悉心钻研中医,并筹建“国医大师石学敏传承工作室”。在长期的学习和临床实践中,黄再军将传统疗法融入现代医疗科技,从而形成了一套富有科学医疗技术的传统中医疗法一黄风湿系列疗法,该疗法在治疗风湿、类风湿、肌无力、肌萎缩等世界疑难病症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黄风湿系列疗法包括:中药秘方内服外用法、循经推拿法、魔罐刮毒拔罐法、火针疗法、刺血疗法、药线灸疗法、薰蒸疗法等。
2.现有专利
防风通络丸、路路通散、可调式吸罐、保健座垫、手足熏蒸按摩箱、多功能中医治疗箱、四肢医疗活动保健药敷袋。
3.坐诊时间
名医黄再军坚持每周到攀枝花米易现场坐诊
每周日8:30—12:00;14:00—18:00。
前10名患者点赞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