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低温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温冷疗法,低温冷疗法通常分为两种利用低于体温与周围空气温度、但在0℃以上的低温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功能性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冷疗法(Coldtherapy),例如采用冰块镇痛。利用0℃以下的低温冷却和冻结生物组织以产生是生理性或代谢性抑制或结构破坏来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称为冷冻疗法。其中温度降至-℃以下的治疗为深度冷冻疗法,或超低温疗法。
治疗的作用
治疗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运动损伤外科常用冷疗法对损伤组织控制性降温,以达到缓解症状和保护功能组织。
1、止血作用:不同程度的冷疗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一定剂量程度的低温可引起血管收缩,减缓血流,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组织液外渗,减轻局部组织水肿,缓解炎症反应,可用于控制或缓解运动性关节损伤与术后关节及周围组织常常发生的局部肿胀,减轻组织粘连,但毛细血管和微小血管对冷刺激很敏感,较低造成破坏的重要因素。同时,冻结融解时血管反射性扩张,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学控制温度和时间十分重要。
2、镇痛作用:瞬时使神经末梢麻醉,可降低神经兴奋性和神经传导速度,阻断疼痛向中枢传导的冲动,抑制疼痛感受器,常用于训练和比赛中急性关节扭伤、撞击伤。
3、对肌肉的作用:低温降低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可降低肌张力及肌肉兴奋性,使肌肉的收缩期、松弛期和潜伏期延长,肌梭活动减弱,肌肉收缩和松弛速度减慢,肌张力增高,引起肌肉收缩。肌肉的电兴奋性下降,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但瞬时间冷刺激却可使肌肉兴奋性。
4、抑菌作用低温对局部有抑菌作用,可降低局部感染率。
治疗技术
1.敷贴法
(1)冰袋内盛80~ml,1.5~13℃的冰镇水或制冷液进行局部冷疗,放置患部3分钟,间隔1~3分钟再放1次,共放置8~10分钟,每日1~3次或放置在局部10~20分钟,每日3~4次。
(2)将制冷剂中碎冰放人塑料袋或橡胶袋中,持续局部直接冷敷15~20分钟,每日3~4次;或缓慢移动摩擦,持续15~20分钟。
(3)将毛巾浸入冰水后拧出多余水分,敷于患部,每2~3分钟更换1次,共持续15~20分钟。
2.冷疗机治疗
用电空调温装置一端接下肢或上肢套状袖带,内装循环冷水,将其戴在术肢上,温度控制在5℃,每小时15~20分钟,夜间温度调到15℃,连续使用。此法为关节术后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第1周内常规治疗。
3.冰块按摩
用冰块按摩急性损伤部位,作环形缓慢移动,每次5~1o分钟,可缓解肌肉痉痛。
4.冰水浴
(1)将病变部位直接浸人4~10℃的冰水中数秒,行被动运动或主动活动。在20~30分钟的训练计划中可浸人3~5次,浸入时间也可在数次治疗后适当增加至1分钟。每次再浸入前,应使治疗部位复温。
(2)将肢体浸入13~15℃的冷水中,反复治疗1小时。
5.冷吹风
应用冷空气治疗仪,治疗仪内液氮汽化后产生冷气,通过吹风机或喷射器吹向患部,持续数分钟至10分钟,此法适用于肢体的治疗。
6.冷气雾喷射
将装有易汽化的冷冻剂的喷雾器,在距体表2cm处向患部喷射5~20s,间歇0.5~1分钟后再喷,反复数次,共3~5分钟,直至皮肤苍白为止。此法多用于肢体急性损伤疼痛处。
7.冷热交替治疗
(1)将肢体在冷水中浸泡5分钟,水中浸泡各3次,共约30分钟。
(2)先热敷10~15分钟,然后做肢体运动训弥,20分钟冷热交替治疗主要针对术后伤口已经愈合的患者。热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肌肉僵硬缓解,肌肉、肌腱组织松弛,利于接着做运动训练,运动训练结束时冰敷,以镇痛,防止关节肿胀。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冷疗的温度和时间,患者出现明显冷痛、寒战、皮肤水肿苍白时应立即中止治疗,防止因过冷而发生冷冻伤致皮肤出现水疱、渗出、皮肤皮下组织坏死。
2.冷疗时要注意保护冷疗区周围非治疗区的正常皮肤,防止受冻。冷气雾喷射禁用于头画部,以免造成眼、鼻、呼吸道的损伤。
3.对冷过敏者接受冷刺激后皮肤出现瘙痒、潮红、水肿、荨麻疹时应立即中止治疗。重者出现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和虚脱等现象应立即中止治疗,平卧休息,保暖,喝热饮料。
适应症
软组织急性扭挫伤早期、肌肉痉挛、关节炎急性期、骨关节术后肿痛、软组织感染早期、鼻出血、高热、中暑、上消化道出血等。
禁忌症
心肺功能不全、血管栓塞、雷诺病、红斑狼疮、高血压病、致冷血红蛋白尿、醒敏、恶病质。慎用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者。
官宣
从1月17日起,海军军医大学《军事训练伤防治手册》编写组将常驻本公号,解答广大战友提出的训练伤防治问题,欢迎大家在后台踊跃提问留言。
同时,期待广大战友对本公号提出意见建议。所提意见建议一经采用,我们将赠送一本《军事训练伤防治手册》。
供稿:海军军医大学
邮箱:youth81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