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形红斑治疗专科医院 >> 环形红斑常识 >> 红斑鳞屑性皮疹

红斑鳞屑性皮疹

 

女,20岁,左上肢发生红色浸润性斑疹3个月,局部皮损干燥,表面有脱屑,伴有轻度感觉迟钝。

左上肢红色浸润性斑疹

左上肢红色浸润性斑疹

病理可见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内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呈灶状肉芽肿性浸润,浸润细胞主要由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组成。血管及附属器周围中央有组织细胞,周围为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性浸润。

病理表现

结核型麻风的组织病理

结核型麻风的组织病理见组织细胞(红色箭头)、淋巴细胞(黑色箭头)

病理表现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蕈样肉芽肿

B.麻风

C.离心性环状红斑

D.大斑片型副银屑病

结核型麻风(borderlinetuberculoidleprosy,BT)

临床表现:通常于躯干、四肢出现干燥性斑片,单发,但常常多发,为非对称性分布。皮损形态多样,呈片状、地图状、环状、弧状等,边界清晰。出现麻木、感觉迟钝等局部症状。浅表神经粗大,包括耳后、眶上、尺神经等。

组织病理学:病理示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呈肉芽肿性浸润,由团块状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可侵及神经,抗酸染色可见少量抗酸杆菌。

蕈样肉芽肿

男,58岁,躯干、四肢出现干燥性红色斑片2年,有轻度瘙痒。

上肢干燥性红色斑片

下肢干燥性红色斑片

病理可见真皮浅层呈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核深染、大,周围常有空晕,部分细胞有亲表皮现象,形成Pautrier微脓肿。

病理表现

Pautrier微脓疡(黑色箭头)

部分淋巴细胞移入表皮,在表皮基底层呈线状排列(黑色箭头)

病理表现

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蕈样肉芽肿虽然可以出现干燥性红斑,临床与少菌型麻风相似,但本病无麻木、感觉迟钝等局部感觉障碍,不伴有浅表神经粗大。

组织病理学:蕈样肉芽肿有异常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核深染,核周围有空晕,有明显亲表皮现象,在表皮内可形成Pautrier微脓肿,不同于麻风的肉芽肿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显示T淋巴细胞单克隆表达,可以有TCR基因重排。

离心性环状红斑

男,45岁,四肢反复出现环状红斑2年,夏秋季多见,伴有明显瘙痒,皮损持续1~2个月,可以消退。

上肢环状红斑

下肢环状红斑

病理可见表皮层灶状角化不全,有轻度海绵水肿;真皮浅深层血管周围有套袖状淋巴细胞浸润,有时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

病理表现

轻度海绵水肿(黑色箭头)

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环状红斑多见于成年人,四肢、躯干均可出现,呈离心性扩大,边缘可有脱屑,常伴瘙痒。皮损易反复发作,有一定的季节性,临床表现不同于麻风。

组织病理学:表皮层轻度海绵水肿,真皮浅层有淋巴细胞浸润,可有少许嗜酸性粒细胞,不同于少菌型麻风的结核样肉芽肿改变。

大斑片型副银屑病

男,53岁,躯干、四肢淡红斑2年半,表面干燥,有糠状脱屑,皮损多沿皮纹排列,自觉轻度瘙痒。

躯干淡红斑

上肢淡红斑

病理可见角化不全,真皮层上部有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核深染,有亲表皮现象,但没有细胞异形及Pautrier微脓肿。

病理表现

病理表现

鉴别要点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为淡红色斑片,表面有干燥性脱屑,与少菌型麻风有些相似。与麻风不同,本病皮疹在躯干常沿皮纹分布(又称为指状皮炎),无麻木、感觉迟钝等神经受累表现,亦无神经粗大体征。

组织病理学:本病的组织学改变特征性不强,常有浅层血管周围炎改变,淋巴细胞深染,可有亲表皮现象,与少菌型麻风的结核样肉芽肿表现完全不同。

小结

这类皮肤病临床可以出现片状、地图状、环状红斑,多数皮损表面干燥脱屑,如不仔细查体及询问病史,易误诊。

少菌型麻风常有多样性斑片,形态特别,边界清晰,局部出现感觉障碍,伴有浅表神经粗大。病理可见真皮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出现结核样肉芽肿改变,抗酸染色可见少量杆菌。

蕈样肉芽肿临床分为斑片、斑块及肿瘤期,斑片期皮损多样,有时出现干燥性斑片,与少菌型麻风相似,但蕈样肉芽肿皮损患者常自觉瘙痒,不伴有神经病变。病理改变完全不同于麻风,出现异形淋巴细胞浸润,且有亲表皮现象,免疫病理学显示为单克隆T细胞浸润。

离心型环状红斑季节性出现环状瘙痒性红斑,离心性扩大,病理可见真皮浅层或深浅层血管周围有套袖样淋巴细胞浸润。

大斑片型副银屑病通常病程长,皮损分布广,症状轻,典型皮损为淡红色斑片,表面轻度脱屑,常沿皮纹分布,有时称为指状皮炎。病理改变为非特异性,出现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细胞核色染,部分移入表皮,但没有细胞异形及Pautrier微脓肿。

人卫电子书

权威正版移动阅读

人卫电子书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dzz/11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