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形红斑治疗专科医院 >> 环形红斑常识 >> 防蚊防痱防日晒,儿童夏季常见十三种皮

防蚊防痱防日晒,儿童夏季常见十三种皮

 

“防蚊、防痱、防日晒,儿童夏季常见十三种皮肤病及护理方法”

酷日炎炎,蚊虫滋生,夏季是皮肤病的好发季节。尤其是儿童皮肤比较幼嫩,皮肤的一些组织结构尚未发育成熟,皮肤的抵抗力较低,更容易产生皮肤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及其护理要点。

1痱子

  又称热痱儿童在夏季最易患上该病的原因是:夏天出汗过多,尤其儿童喜欢活动,更易大量出汗。过多的汗液可使表皮细胞肿胀,将汗孔或汗腺导管堵塞,加上儿童汗管发育尚未成熟,因而使汗管膨胀破裂,汗液便渗入邻近组织,潴留于皮内,刺激皮肤产生炎症而形成热痱。其表现是在皮肤上长出许多圆而尖、针头大而密集的小红点(丘疹),皮损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感。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热痱喜欢发生在一些多汗的部位,如前额、颈、胸上部及一些皱摺潮湿的部位,如手臂屈侧及腋窝等处。

  热痱一般不需特殊治疗,扑一些痱子粉或搽一些痱子水,衣服不要穿得过多,应勤换勿使其积汗,并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室内注意通风凉爽,便可消退。但若不及时治疗,则可合并感染而演变为其他皮肤病,如脓疱疮及皮肤念珠菌病等。

2皮肤念珠菌病

  儿童患皮肤念珠菌病有增多的趋势,这可能与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滥用外用类固醇激素类软膏(如肤氢松软膏等)。“扁平苔癣样型”(俗称大热痱)是最常见的一种。该型皮肤念珠菌病在形态上很像热痱,但比热痱的皮损要大些,皮损的顶端比较扁平(热痱皮损的顶端较尖)。好发部位与热痱相似,也是在一些皱摺的部位及多汗的部位,自觉症状也有轻度痒感,所以该病往往会被误诊为热痱。但若注意上述皮损的形态,且在皮损取鳞屑做镜检,可以发现念珠菌是可以区别开来的。

  许多儿童的家长误将皮肤念珠菌病当作热痱处理,经久治疗无效,医院求医,最后才确诊为该病的。本病的治疗与热痱有所不同,应着重在消灭念珠菌,因此可用消灭念珠菌的药物制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的方法是:将10片制霉素(每片含制霉素50万单位)捣碎成粉状,加进90毫升的热痱水中,摇匀后外搽,每日2~3次。

3脓疱疮

  脓疱疮是因细菌侵入皮肤而发生,也常可因热痱继发感染而发病。感染的细菌最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表现是在皮肤上起许多水疱,水疱内容物初呈淡黄色而澄清,经1日左右后,疱液变浑浊,形成脓疱。脓疱溃破可结成脓痂。多好发于面部、四肢等裸露部。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

  治疗上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内服红霉素,或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外搽一些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膏等。如皮损较广泛,感觉油腻不适时,可改用外搽含有抗生素的痱子水。如可将氯霉素1克(片剂),捣碎成粉末后加进90毫升痱子水中,摇匀后外搽,每日2~3次。脓疱疮要重视早期治疗,因为病情拖长,可引起肾炎,甚至有时感染扩散,可引起败血症、肺炎、脑膜炎。 

4癣病(常见头癣、手足癣、体癣)

  皮肤癣病属于真菌感染,孩子染病常与家里养宠物有关,有时也可能源于父母的灰指甲、脚气(足癣)、手癣,被传染而致。由于真菌喜好温暖和潮湿,因此,常在夏季加重。头癣常表现为局部感染脓疱,有较多鳞屑,头发减少脱落,手足癣多表现为角化过度,有红斑水泡型和浸渍(发白)型,足癣表现为足趾间脱皮、浸渍糜烂,或足侧缘出现多数水疱,可有瘙痒,也可不痒,如不治疗,皮疹可逐渐向外扩大;体癣往往呈环形的红斑,红斑上有细小的鳞屑,周围常可见小丘疹,自觉瘙痒或疼痛。癣病有一定传染性,因此,应避免共用卫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换鞋袜、内裤。

  医院就诊,一般要外用抗真菌药膏,至皮损完全消退后再坚持数日,必要时还要口服用药。 

5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瘙痒剧烈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

  湿疹病因复杂,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结果。内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是复杂的内外因子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因为湿疹的症状和体癣相似,所以,治疗前要做一个真菌试验,判断到底是否属于真菌感染。

  湿疹的治疗,一般先寻找可能诱因,如生活环境、习惯、饮食、嗜好、情绪等,以及有无慢性病灶和内脏器官疾病

  外敷的药剂,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

  内服治疗,选用抗组胺药止痒,必要时两种配合或交替使用。泛发性湿疹可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长期使用 

6过敏性皮肤病

  由植物花粉及花粉螨虫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使过敏体质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肤过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流清鼻涕和鼻塞、头痛、流泪,状如感冒;皮肤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性荨麻疹、颜面再发性皮炎、瘙痒等症状。

  防止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应尽量少吃高蛋白质、高热量的饮食,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外出郊游时要穿长袖衣裤、鞋袜,并带脱敏药物。若遇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气急时应迅速离开此地,如症状较轻,可口服脱敏药,一旦出现哮医院诊治。   

7接触性皮炎

  宝宝皮肤接触到芒果、漆树等,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此外,孩子的小屁股长期捂在尿布或纸尿裤里,容易引起尿布疹(这也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主要表现在,接触部位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瘙痒剧烈,严重的会出现密集小水泡。

  发生接触性皮炎后,对于存留在皮肤上的刺激物质或毒性物质应尽快冲洗清除,冲洗时可用清水、生理盐水或淡肥皂水。接触物若为强酸,可用弱碱性液体冲洗(如苏打水);如为强碱性物质,可用弱酸性液体冲洗(如硼酸液)。

  皮炎轻的可以用盐水或冰水湿敷,或外涂专用的婴儿湿疹膏。如果控制不好,潮红不能缓解甚至加重、发医院处理。

8病毒性皮肤病

  病毒性皮肤病主要有水痘、风疹等。水痘起病较急,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是水痘的高发人群。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人吸入病毒后经过2至3周的潜伏期便出现症状。

  防止病毒性皮肤病,要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果孩子患了水痘,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预防风疹病毒的关键是减少与风疹病人的接触。如果孕妇接触了风疹患者,并在妊娠头3个月内确诊患了风疹,就要考虑人工流产。

9丘疹性荨麻疹(虫咬皮炎)

  丘疹性荨麻疹夏秋季常见。本病发生多与昆虫叮咬有关,是跳蚤、蚊等叮咬所致的过敏反应,故又称为虫咬皮炎。皮肤损害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等。皮肤损害散在分布,也可以群集发生,表现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红色纺锤形丘疹,顶部常有小水疱,少数可以出现大疱。皮肤损害伴明显瘙痒,严重者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搔抓常引起局部糜烂及继发感染。皮损经一至二周逐渐消退,局部留下褐色色素沉着。个别敏感者,叮咬处可以出现大片红肿斑片,若发生于眼睑、阴囊、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则水肿更加明显。本病易复发,新皮疹常成批、反复出现。本病的治疗原则是脱敏、止痒和防止继发感染。

  治疗方法为:

  (1)、抗过敏:如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以脱敏和止痒;

  (2)、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风油精等。局部水肿严重者,可在患处放置冰块或用3%硼酸溶液做冷湿敷;

  (3)、有继发感染时,酌情口服及外用抗生素。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昆虫叮咬关系密切,农村发病多于城市,预防重点在于消灭蚊虫,注意环境卫生。儿童户外活动可以使用驱蚊贴或着长衣裤,不宜长时间在草坪或花丛中玩耍,婴儿车上放置专用蚊帐。注意宝宝个人卫生,多洗澡,勤换衣服,还有避免宝宝过多出汗,是预防蚊虫叮咬的关键。

10毛毛虫皮肤炎

  毛毛虫皮肤炎并不是毛毛虫叮咬引起的,而是毛毛虫身上的刺毛接触到皮肤所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有些人是经过树下或在树下休息时,毛毛虫掉到身上或滚落过去,刺毛便散在身上;有时则只是去郊游时,附近有毛毛虫,一阵风吹过来,把毛毛虫的刺吹到了身上,而这些细刺是可以穿过薄的T恤的,当事人当时没有任何感觉,但经过12~24小时后,刺毛接触的部位,便开始产生许多小红疱疱,奇痒无比。若不治疗,痒可持续一周之久,很少人能耐得住。

  毛虫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寄生于松树的松毛虫、寄生于桑树和果树的桑毛虫、寄生于茶树的茶毛虫和寄生于树林、草地的刺毛虫,引起的皮肤病分别称为松毛虫皮炎、桑毛虫皮炎和刺毛虫皮炎。毛虫身体表面都有几万至数百万根毒毛或刺毛,其中央为空心管道,内含激肽、脂酶及其他肽类物质的毒液,刺毛虫的毒液含斑蟊素。当毒毛接触并刺伤皮肤时便释放出毒液,引起刺激性皮炎,皮肤接触被毒毛或毒液污染的物品时也可引起皮炎改变。

  治疗方法是:接触毒毛或其污染物后立即用碱性溶液擦洗,或用透明胶带、胶布反复粘除皮损部位的毒毛,避免反复搔抓和热水烫洗。局部可外用1%炉甘石洗剂;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对松毛虫引起的关节炎可给予抗炎、镇痛治疗。最好是及早看皮肤科医师,适当的治疗可使症状在一两天内大幅减轻。

  因此,夏天经过树下时,要格外小心;看到毛毛虫,最好敬而远之。值得一提的是,引起毛毛虫皮肤炎的毛毛虫,大多不是蝴蝶的幼儿、虫,而是蛾的幼虫。

11间擦疹

  间擦疹是发生于皮肤皱褶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同样由于夏季湿热,在皮肤皱褶处积汗潮湿,角质层浸渍后,再加上局部摩擦刺激和微生物感染而发病。间擦疹急性期以水肿性小红疹、糜烂为主要表现。一般分布局限,对称发生于身体两侧。

  预防间擦疹时,穿着纯棉制品,尽量不穿丝、毛及化纤制品;搔抓、摩擦、肥皂洗、热水烫及不适当的外用药刺激常使湿疹加重,应予避免;皮肤清洁用36℃左右温水沐浴为好,每日一次即可。清洁剂以儿童专用弱酸性为宜,浴后一定要应用保湿护肤剂。小婴儿无自理能力,为防止其搔抓,可用约束带固定上肢,家长要定期及时给孩子剪指甲,防止宝宝搔抓皮疹继发感染。治疗间擦疹外用药应根据皮损特点来选择,急性期予3%硼酸水做冷湿敷,每次二十分钟,每日四至六次,渗出减少后,外用40%氧化锌油。急性期后外用霜剂治疗。可以说,护理是预防间擦疹的重点,合理用外用药则是治疗间擦疹的关键。

12日晒伤

  在我国,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照射强度大,如果护理不当,阳光中含有的紫外线成分就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表现为被照射区域的皮肤发红,可以并发水肿,晒伤部位皮肤发痒,宝宝大多会烦躁不安,有时自己用手搔抓皮肤。

  出现了上述症状,如果不严重,家长可以每天数次用3%硼酸水对局部皮肤进行冷敷,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一旦宝宝出现严重哭闹或发医院就诊。

  夏季防晒的技巧可以帮助家长保护宝宝远离晒伤:

  (1)、天气不太热时给宝宝穿浅色长裤褂;

  (2)、在建筑的阴影中玩耍;

  (3)、给宝宝戴遮阳帽,4至6个月以上的儿童长时间外出时,适当在暴露部位涂抹只含矿物质成分的物理性防晒霜;

  (4)、夏季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 

13光敏性皮炎

  光敏性皮炎是由于一些人对紫外线过敏所致,仅见于少数人,这些人通常在日晒后1-2天后发病,皮疹多发于面部、颈部和颈前“V”形区、手背及上肢,表现为小丘疹、小水疱、自觉瘙痒,严重时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痒明显,消失很慢。如不积极治疗,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肤病。

夏季儿童易患皮肤病,下面总结一下预防要点:

  首先,做好孩子的个人卫生,多洗澡,勤换衣服。洗澡后在一些肌肤皱摺的地方扑上一些痱子粉,这样既可以将皮肤表面的致病性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清除,又可以使皮肤保持清洁干爽,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其次,防止蚊虫叮咬,家里保持干净,注意驱虫,外出时带上防蚊用品。

  再次,是外出注意防晒,不去不干净的地方。

  最后,要加强儿童的体育锻炼,保持适当的营养,以增强体质。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dzz/11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