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皮肤瘙痒是指艾滋病(AIDS)患者并发皮肤瘙痒性疾病的统称,可分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它是由免疫系统紊乱导致的过敏性、免疫性皮肤疾病相关性瘙痒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期间出现的皮肤瘙痒、多以瘙痒、泛发性湿疹,脂溢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为临床表现,以及服用HAART引起的药疹,发病率高达70%~90%。
由于患者受到了艾滋病病毒(HIV)的感染,其皮损严重、不典型、难治。
治疗以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为主,虽见效快,但病情容易反复、出现耐药性,总体疗效欠佳。
致皮肤瘙痒的两大原因与诊治
1
HIV相关性皮肤瘙痒
诊断要点:发生于HIV感染者;表现为皮肤阵发性瘙痒,可因剧烈搔抓而引起抓痕和血痂,可表现为单纯皮肤瘙痒,也可伴随红斑、丘疹、风团、水疱、渗出、糜烂、鳞屑等;患者常因瘙痒剧烈而影响睡眠,伴有头晕、精神不振等症状。
图源:网络
治疗
1、全身治疗
抗组胺药:首选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若一种抗组胺药疗效不明显或者无效时,可二联或三联用药,但必须联用不同种类的抗组胺药(哌啶类和哌嗪类)
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d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且不良反应小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当足量应用H1抗组胺药不足以控制症状时,可选用该药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对于病因明确或症状严重者以及对抗组胺药物治疗抵抗者,可短期应用,能迅速控制症状
三环类抗抑郁药:常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多塞平、阿米替林等,临床上常联合抗组胺药使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抗组胺药,且复发率较小
复方甘草酸苷:可广泛应用于无禁忌症皮肤瘙痒患者,口服剂量推荐50~75mg,每天3次,静脉给药推荐~mg/d
2、局部治疗
无原发皮损:保湿为主,可选用尿素乳膏,或含樟脑、薄荷脑等止痒软膏
急性皮损(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糜烂渗出):无水疱、糜烂、渗出: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
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氧化锌油剂
大量渗出:体积分数3%硼酸溶液、体积分数0.1%盐酸小檗碱溶液、体积分数0.1%依沙吖啶溶液冷湿敷
亚急性皮损(渗出和皮肤干燥同时存在):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
慢性皮损(以粗糙肥厚、结节为主):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可联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体积分数20%~40%的尿素软膏、体积分数5%~10%的水杨酸软膏
哌啶类和哌嗪类等药物
图源:网络
2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药物导致的药疹
诊断要点:有用药史,常见使用药物为非核苷类药物奈韦拉平、依非韦伦,停药后易治愈;用药后7~14d内发病;起病突然,病变部位灼热、瘙痒,重者可有全身症状(发热、易疲劳、全身不适、食量减少等);皮损主要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表现为弥漫性鲜红色斑或半米粒大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多呈全身性、对称性,且有由面颈部迅速向躯干四肢发展的趋势,可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也可表现为荨麻疹样药疹、剥脱性皮炎样药疹、多性红斑型药疹、大疱型药疹。
治疗:
抗组胺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抗炎,必要时可考虑二联或三联用药,原则上联合用药选用不同种类抗组胺药物(如哌啶类和哌嗪类联用)
抗生素:对没有明确感染征象的患者不给予广谱抗生素,继发感染者慎重选用抗生素,一般选用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应注意药物过敏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
糖皮质激素: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一般地塞米松5~10mg/d或甲强龙20~60mg/d,特别严重者可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每日1.5~2.0mg/kg,病情稳定后减量
免疫球蛋白:5~20g/d,静脉滴注连用3d
若轻度瘙痒,过敏较轻,可继续HAART疗程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使用,逐渐脱敏;
若药疹较为严重,应首先停用HAART疗法,更改治疗方案,可换用整合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同时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因艾滋病特殊性,不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
图源: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艾滋病皮肤瘙痒协同治疗专家共识[J].中医学报.,35(4):-.DOI:10./j.issn.-..04..
2.洪立珠,周青,黄琼,等.龙胆泻肝汤治疗HIV相关炎症性皮肤病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38(6):-,.
3.赵晓岚,李振洁,李燕红.苦参胶囊联合爱宁达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11(35):14-16.
4.李艳青.疏风解毒胶囊临床应用概述[J]
长按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