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出现风疹块(风团),在风疹块出现前几分钟,局部常发痒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风疹块出现数小时或一两天内有些全身症状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适,头痛或发热。风疹块扁平发红或是淡黄或苍白的水肿性斑,而边缘有红晕。有时,风疹块呈环形可称环状荨麻疹,几个相邻的环形损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图状,可称为图形荨麻疹。有时,损害中央有淤点,可称为出血性荨麻疹,肾脏及胃肠可以同时出血。风疹块中有水疱时称为水疱性荨麻疹。有大疱时称为大疱性荨麻疹。有时,水疱或大疱发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肤上,但常有红晕,这类风疹块较易发生于儿童。
风疹块往往在一两小时或几小时内最多1~2天内自然消失,但别处常有新损害陆续出现,风疹块已消失处在24小时内一般不再发生新损害。风疹块消失后,皮肤恢复正常,有时有暂时的色素斑而称为有色素沉着荨麻疹。风疹块的大小及数目不定,可出现于任何部位的皮肤,粘膜。风疹块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风疹块而无其他症状。
风疹块的病程不定,有的病人在一日之内可发生数次皮疹,经过几天或一两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可称为急性荨麻疹。但不少病人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可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
China
中医看荨麻疹其实,在中医外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并没有荨麻疹的概念。就荨麻疹的症状来看,中医称之为瘾疹。是因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故名瘾疹。以瘙痒性风团,突然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为特征。常分为急性、慢性两类。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反复发作达数月或更久。本病属于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世界上人口约有20%在一生中曾患过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季节,男女皆可患病。另有医家称本病为风疹块、??、风瘙瘾疹。
中医文献对瘾疹早有详尽的记载,汉《金匮要略》指出:“邪气中经,则身疹而瘾疹。”“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症状都作了简略的叙述。隋《诸病源候论》把瘾疹进一步分为赤疹、白疹。在风瘩痛候中,说:“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瘩痛。状如麻豆,甚则渐大,搔之成疮。”该书不但提出??之名,而且认为本病之病因是阳气外虚,外风入于腆理,与气血相搏的结果。·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说:“世医论瘾疹,·……,内则察其脏腑虚实,外则分寒暑风湿,随证调之,无不愈。”提示在分析本病时,要注意观察“脏腑虚实”情况,特别是心、胃、大肠的变化与本病的关系。清《疡医大全·斑疹门主论》曰:“胃与大肠之风热亢盛已极,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轻则为疹。”“两阳合明,其火自盛,……热极反兼风化,或客风鼓动内火,其病发于心肺二经。”这些论述不仅说明了肠胃变化与本病发生的关系,而且提出“内热生风”,“外风引动内风”的学术观点,对进一步了解本病的病因有参考价值。在治疗上,清《疡医大全》提出的“疏风、散热、托疹”的治疗原则,清《外科大成》主张的“宜凉血润燥,慎用风药”,以及清《外科真淦》所采用的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等,对防治本病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圣爱中医馆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
圣爱中医馆各分馆信息简介:
一、云南省各分馆:
1、圣爱中医馆金碧馆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