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
27Nov.
「公园城市」是昆明美食台「昆明研究院」旗下的全新子栏目。
自然与生态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线”。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松接触海量信息,但对于自然的感知却越来越弱。如果说仪式感是让我们给平常的生活赋予意义,季节感则更像是让我们学会体察平常的生活。
所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公园城市”——在拥抱四时流转、冬去春来的同时,感受城市生活特有的“场所感”,与人之间天生的亲近感,它不带任何立场和场景内容,完全可以自然而然地去征服每一个人,很自然地去创造美好的停留和社交,创造多巴胺。
······
以生活美学的视角
记录不同的城市更新样本
冬日寒凉的空气经过长长的呼吸道,
在纳入胸中的一瞬间,
似散入空中的烟火,四处蔓延。
但这寒凉中,却氤氲着几缕香气,
忍不住用力嗅起来,
清幽飘渺,沁人心脾。
这香气,就散发自蜡梅的花蕊深处。
小编很喜欢蜡梅,总觉得它是一种有美学的花,插瓶尤其好看,在无数庸常的寒夜里,跟心爱的人,围着炭火,插一枝蜡梅、养几盆兰花、案头瓷碟里供两只木瓜,或者玻璃杯盘里雕数球水仙,都是莫大的温柔。
这种时候,无须深度介入这个世界,保持一种“轻轻的追求”就好,既不去破坏,也不去冲撞。如此,互相支撑,岁月静好。
从古至今,蜡梅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天下三春无正色,人间一味有真香”说的是她的香而不浊、持久难忘;
“闻君寺後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天工点酥作梅花”、“君不见万松岭上黄千叶,玉蕊檀心两奇绝”说的是她的不合世俗的姿色;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说的则是她的孤傲与决绝。
蜡梅虽有个“梅”字,但却是蜡梅科植物,跟蔷薇科李属的梅花完全无关。《本草纲目》里有写过它,“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再就是“蜡梅”这个名字,是叫“蜡梅”,而不是“腊梅”,因为花被片像蜜蜡而得名。植物界和文学界都以蜡梅为正统,《现代汉语词典》里,“蜡梅”是正写,而“腊梅”则为异写。
在昆明,说到赏梅第一胜地,当属黑龙潭公园。一年一度的“龙泉探梅”,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
千岁梅花千尺潭,春风先到彩云南。虽然距离今年的黑龙潭梅花节还有些日子,园内的蜡梅已经争相吐蕊,暗香浮动。
作为西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山水梅园,黑龙潭公园园内种植了地栽梅花2万多株、盆栽桩景余盆,共计多个梅花品种,其中云南特有珍稀名贵品种23个。
蜡梅园占地十余亩,种植有地栽蜡梅三百余丛,有“九英”、“紫纹”、“素芯”三大类型十余种腊梅花品种。未来一个月内将陆续进入盛花期。
左右滑动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