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表现
(1)一般症状:大多数患者可出现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消瘦的表现,90%的患者有发热,其中65%作为首发症状。热型不定,可为间歇热、弛张热、稽留热或慢性低热。40%可超过39℃,应注意是否因感染所致,特别是应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
(2)皮肤黏膜损害:SLE的皮肤黏膜损害多种多样,发生率在80%以上。50%的病人可出现蝶形红斑,为鼻梁和双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水肿性红斑(鼻唇沟处无皮损),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和鳞屑,渗出严重时可有水疱和痂皮。红斑消退后一般不留瘢痕。20%~30%的患者可出现盘状红斑,多位于暴露部位的皮肤,为环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色隆起斑片,表面可覆有鳞屑及角质栓,皮损消退后常留有瘢痕。蝶形红斑和盘状红斑均为SLE的特征性皮损,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会加重。35%~58%的SLE患者可有光过敏。50%~71%的患者可出现脱发,是SLE活动的敏感指标之一。约50%的患者可出现血管性皮肤病变,为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炎症或痉挛所致。包括网状青斑、血管炎性皮肤损害、雷诺现象、甲周红斑、荨麻疹样皮损、冻疮样狼疮样皮损及毛细血管扩张等。7%~14%的患者可出现黏膜糜烂或无痛性溃疡。
1病理诊断1.颊部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固定红斑。
2.盘状红斑片状高超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4.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了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6.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管型)。
7.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8.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9.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抗心膦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10.抗核抗体在任何时间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异常。
该诊断标准的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它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具备第6条肾脏病变即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
1治疗护理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的炎症。狼疮性肾炎的早期可以无症状或仅有乏力、腰部不适,经化验尿中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管型,肾功能早期正常,晚期多有改变,并且可发展成尿毒症,根据狼疮肾的表现结合全身情况中医把其分成肾阴亏虚型、脾胃两虚型、肾虚瘀滞和湿热蕴毒型。
如持续尿蛋白,腰酸、五心烦热,或自觉内热,脉细数者,为肾阴亏虚,治以滋阴补肾之法,选用六味地黄丸和相应的为化中药外敷渗透治疗,主要药物有地黄、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等,经研究本方能够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
如疲乏无力、面色不华、下肢浮肿、腰酸、蛋白尿时间较长者,为脾肾两虚,治应健脾益肾,选用对症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渗透或口服春泽汤加味,主要药物有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猪苓、泽泻等。
尿蛋白伴有潜血,肢体瘀斑,局部红斑者,是肾虚血瘀所致,治以补肾活血,选用知柏地黄丸加桃红四物汤口服或用起效较快的微化中药方剂外敷,主要药物用细生地、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当归、川芎、黄柏、知母等。
狼疮性肾炎是狼疮活动损伤的一部分,随着对狼疮的全面治疗,尿蛋白一起好转,也有部分患者全身病情好转后留有顽固性蛋白尿,这些患者坚持服用中药较长时间,才能使尿蛋白好转,不可短期服用后仍有尿蛋白就停服中药,使治疗效果降低。以上所列药物在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同时,对其它的脏器也有强壮作用,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最早的感受是精神振作,体力恢复,感冒减少,疲乏等症状消失,蛋白尿在不知不觉中消失,在病情取得稳定的基础上,将激素逐渐递减下来。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