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身安全和患者安全相悖时,我们是否要先保全自己的安全再去救病人?值得思考!
来源:医学界感染频道
作者:肖木
我们知道,血源性暴露是指医务人员由于接触病人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血液或其他体液而导致的暴露。近些年,护士职业暴露的现象越来越多,临床工作中我们不乏会碰到被锐器刺伤,被喷溅到血液体液的现象。由于护士的职业特点,护士最容易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而发生暴露,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显示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为,国外52%-89.4%,国内80.6%-93.3%。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有三种,乙肝、丙肝、艾滋病。
看以下案例你是否也曾躺枪?
案例:
S医院急诊科,某夜间来一酒后斗殴男子,被暴力伤及头颅部,被路人打急救,以脑外伤收入院。病人意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言语清楚,能回答问题,但问及家人及联系亲属时,选择性回避问题。
医生处理完伤口后交由急诊科护士小王看护。由于病人情绪不稳定,小王给予心理疏导,以及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由于没有联系到病人家属,此病人定为“三无病人”暂开通“绿色通道”救治。
这时,又来一喝药自杀的患者,其他护士忙不过来,小王被叫去帮忙,不到五分钟,三无病人自己小便时,不小心把留置针拔下,小王赶到时就看到病人满手血淋淋的,她想都没想直接徒手按住了针眼。巧的是,小王的手上有一个肉刺,她并没有注意。医护人员,在紧急时刻出现在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保证患者安全,但是问题来了,这个病人的检查结果显示艾滋病阳性。
很明显,小王发生了职业暴露,但是艾滋病的潜伏期这么长,谁知道小王的结果会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发生不良事件要上报,但是,小王去院感科上报,被大骂了一通,哭着回来了。
院感科主任有他的理由,个人防护你怎么做的?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时必须带手套,如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你怎么做的?徒手去按压针眼?不按制度做事,后果只能自负。
小王累了一夜,伤了自己,却又被劈头盖脸的训了一顿,顿时内心委屈的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当时情况那么急,……又是夜班……护士那么少,离护士站又远,我只能立即按压针眼如果去护士站拿棉棒病人不是更危险?
是呀,小王说完我们觉得她也没错,可是又有什么用?你没错,你为患者着想,可是,受伤的也是你呀!
只能一遍遍的去化验,一次次的等结果,一遍遍的忐忑不安,到现在结果还没有定论,有报道指出通过1次针刺或其他经皮方式暴露于HIV的平均感染率是0.2%-0.5%。但,平均概率只能反映暴露人群总的感染危险,不能用来评估特定暴露事件。不知道小王最终是否被感染艾滋病,我们祈祷她不要被感染。
分析:
在自身安全和患者安全相悖时,我们是否要先保全自己的安全再去救病人?还是奋不顾身的去保证患者安全,不顾自己死活,等自己受了伤害,医院撂下一句话,你没按制度做事,后果自负?
像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们谁没经历过,只不过大家运气好,没被感染艾滋病罢了。但是,小王艾滋病暴露这一事件虽然给了我们警告,但是这种事情会最终被杜绝吗?
希望在此事件中,我们能从中接受到教训,防患于未然:
对策:
1、在急诊这个应急性最强的科室,首先我们的护理人员配备充足,护士长安排好合理的护士梯队,配有护理组长,组长对当晚的工作要合理安排,强弱互补,如果有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要有二线听班人员,而我们的护士在遇到特殊情况人员欠缺或力量不够时,一定要及时通知护士长协调听班人员到岗。如果人手足够,小王是否可以避免这一悲剧?
2、遇到特殊人群,比如危重病人,三无病人,我们要协调科室床位,把这种病人安放在离护士站较近的床位以便于观察。医院有条件配有移动护士台,如果有移动护士台,小王或许就可以来得及去拿棉棒,可以避免这一悲剧。
3、修改制度。院感科要求护士不要把棉棒手套一次性物品放在衣服兜里,可是如果护士兜里带一包不开启的棉棒,又或者,兜里装一副无菌手套,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即使其他条件不具备时,护士也来得及去保护自己。
(护士就是一名技术人员,应把工作的工具随时带在身上,以防用起不备而筹下大错。)
其实,制度也是我们在工作中一次次的经验总结而来,是可以根据科学分析后更改的,在患者安全和个人安全出现新的矛盾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去更改一下制度,而不是先拿制度去否定我们的工作人员?
4、建议急诊室的护士有带手套的习惯,或者把戴手套像穿隔离衣一样当成常规,因为急诊是一个瞬息多变的科室,接触的病人也较复杂,情况不定,你不能预料突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所以以不变应万变,以随时防备的状态去保护自己。基于任何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都是传染因子的意识,做好个人防护,达到标准预防的状态。
5、及时接种疫苗,主动预防。
总结:
就整件事来说,我觉得小王的出发点是没错,她这种毫无顾忌的从病人的安全出发,不也反映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吗?在她受到了这样的伤害时,我们是不是首先应该去给她心理安慰而不是责备和训斥?在医护人员受到职业危害时,特别是艾滋病这样的职业暴露时,他们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应该有专门的心理疏导师去安慰她们,(个医院比较人性化),而咱们不是整体分析事件解决问题,是首先考虑事件的对错,如果小王真的感染了艾滋,对错又有什么用?这一辈子她将怎么度过?医院负责了她的医药费,她的痛苦谁去承担?
……即便这样,小王一天也没耽误上班。
小王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是多么的强大,居然还能坚持上班。希望好人好报,给她一次幸运,别被感染艾滋病!
也希望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保护好自己,并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并用于之后的工作中去。
科普:
最后普及一下个人防护常识,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起努力的做好个人防护:
1、在日常工作中要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定期清洗、更换,发生污染后立即更换。
2、在上下班前后,接触病人前后进行各种诊疗及护理操作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4、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带手套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5、在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6、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手术过程中严禁徒手传递有可能导致刺伤的手术器械。
7、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简单说一下不幸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局部处理: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如伤口为针刺伤或切割伤,待被污染的血液流出后,在伤口旁端轻挤压(不要松手,以免形成虹吸现象),然后用75%酒精或0.5%的碘伏进行消毒。
2、抽血化验检查,预防用药
3、根据病原体的潜伏期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略)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
yxj.org.cn稿费~0元
小编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白癜风中医医院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