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形红斑治疗专科医院 >> 环形红斑治疗 >> 德道银屑病牛皮癣认知预防及三

德道银屑病牛皮癣认知预防及三

 

温馨提示:

  据调查,银屑病的发病率占世界人口的0.1%-3%,黄种人发病率为0.1%-0.3%,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白种人明显高于黄种人,黑种人次之。截至年,我国银屑病患者已经达到万人。美国近年来的调查,其发病率为2.6%,患者多达-万人,远远高于中国。因该病顽固难治,仍被列为当今世界皮肤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是全世界皮肤科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使用牛皮癣一词来概括该病名称是十分不科学的,因为牛皮癣其实并不是癣,所谓癣医学上是指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的一些皮肤病,例如头癣、股癣、体癣、手足癣、指甲癣等。将这些癣局部的皮屑放在显微镜下常能发现真菌菌丝或真菌孢子,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而牛皮癣则不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医学上将其称为银屑病。它的发病原因很复杂,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往往无效。因此,不要望文生义,自己服用抗真菌药物或者乱用癣药外涂,以免浪费钱财,加重病情。由于银屑病皮损上覆盖有银白色的鳞屑,很有特征性,故西医称其为银屑病,是十分适宜的。

  古希腊人认为银屑病是众神的诅咒,并强迫银屑病患者摇铃,以防被传染。名人中林彪、斯大林和曾国藩都患有此病。曾国藩患有严重的牛皮癣,每晚要婢女为他搔痒方能入睡,终身未能痊愈。过去由于以主妇及餐饮业工作者较多,曾一度认为是他们用来洗手的清洁剂有关。由于当时社会认为银屑病会传染,为免客人错误进食含有皮屑的食物而被传染,这些员工都会被餐厅解雇。现时普遍认为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以致病者的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所以,医生有时会为病者处方维生素B,以帮助纾缓压力;亦有医生认为病者应该多做有氧运动,使身体的自然调节机制透过运动而自我调整。在香港,有很多学生和教师都有局部的银屑病,主要集中在手掌、手臂、双腿或肩膀。在美国,最近有药厂发明了一种针剂,可以对严重患者的病程控制,使他们的皮肤回复光滑。这种针剂在年亦被引入到加拿大进行临床测试。不过,这种针剂不能根治银屑病,一旦停止注射,问题会立即重现。

  “牛皮癣”这一病名,是银屑病的俗称,历史悠久,是我国中医上一种很古老的说法。称其为“牛皮”,可有两种理解:一是本病反复发作而且难以根治,其“韧性”,有如牛皮;二是有些患者的皮疹因反复发作以及种种治疗后,变得肥厚、暗红,互相融合成斑块,表面呈皮革状,而鳞屑较少,好像牛身上的皮肤。中医文献则统一使用“白疕”的病名,因为其中的“白”字能反映本病白色脱屑的特点;“疕”字则形如匕首刺入皮肤而成病。

  由于银屑病的皮损上覆盖银白色的鳞屑,很有特征性,故西医将其称为银屑病,英文名称是“psoriasis”。在年全国皮肤病会议上,专家们一致通过以“银屑病”取代“牛皮癣”作为本病的正式学术术语。人民日报等报道《中国银屑病治疗报告》阐明了“银屑病”、“牛皮癣”历史,“psoriasis”一词源自于是古希腊医学家Hippocrates,也是西方医学关于银屑病最早的记载;维也纳JosephJacobPlenck曾提出“psoriasis”应该归类为鳞屑性或鳞屑样的皮肤病学中,但是他并没有作进一步研究;英国人Robertwillan(-)认识到psoriasis是一种独立的病种,以“WillanSlepra”命名;19世纪FerdinandHebra深入研究后提出新的医学术语“psoriasis”,在我国60年代时期被错误地翻译成“牛皮癣”。由于牛皮癣这一名称在中国沿用很久,很多人已熟悉和习惯这一病名,故在一些报刊和杂志上仍然使用。

“银屑病的症状”

  初起皮损往往是红包或棕红色小点或斑丘疹,有干燥的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而成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鳞屑是银白色,逐渐加厚。搔抓时,鳞屑呈碎末纷纷飞落,露出红色光滑基面,称为薄膜现象,剥去薄膜有针头大的小点状出血,这种薄膜状鲜红表面有点状出血的情况被称为奥斯匹兹现象。有些病人的鳞屑又厚又硬,可以妨碍皮肤伸缩,尤其关节等处厚硬鳞屑很容易破裂并使皮肤发生裂口而疼痛。

  常见的寻常银屑病可以迅速发展(急性进行期),或是长期没有多大变化(静止期),或是症状逐渐消失(退行期)。一般说,发展较快的急性损害的炎症较重,颜色红,鳞屑少,分布广,较分散,损害小而常呈点:淡或滴状,有较强的痒觉或灼热感。

  银屑病的变化较多,在不同时期可有不同表现。皮疹小的只有针头大,大的可以覆盖大片部位;皮疹数目不定,有的只有1个,有的极多;皮疹形状也不定,呈圆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个人的自觉症状不同,有的有剧痒,有的几乎不痒,而一般健康通常不受影响。

  一.基本症状

  1.银屑病初发时为针头至扁豆大的炎性扁平丘疹,逐渐增大为钱币或更大淡红色浸润斑,境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霹出一层淡红色发亮的半透明薄膜,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2.此病发展过程中,皮损形态可表现为多种形式。急性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鲜红色,瘙痒较著。静止期皮损常为斑块状或地图状等。消退朔皮损常呈环状、半环状。少数皮疹上的鳞屑较厚,有时堆积如壳蛎状。

  3.皮损可在身体任何部位对称性发生。好发于肘、膝关节伸侧和头部。少数病人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

  4.银屑病患者继发红皮病者称红皮病型银屑病;皮疹有少量渗液,附有湿性鳞屑,或初起为小脓疱,伴有发热等症状者称为脓疱型银屑病;合并关节病变者称为关节型银屑病。

  5.银屑病容易急性发作,慢性经过,倾向复发。发病常与季节有关,有夏季增剧,秋冬自愈者;也有冬春复发,入夏减轻者。

  6.银屑病治疗需与脂溢性皮炎、玫瑰糠疹区分

  脂溢性皮延损害多呈边界不清的黄红色毛囊丘疹,上覆油腻性糠状鳞屑。玫瑰糠疹典型皮损为椭圆形黄红色斑疹,周围绕以玫瑰色堤状隆起,斑疹上附灰白色环形糠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可自愈。银屑病是一种顽固的皮肤病,最间接明了的影响就是危害心理健康,给患者带来沉重的思想压力。对生理的影响也是不能小窥的,久病则可直接影响患者的肝、肺、肾等脏器及其功能,并遗传后代。它不仅给患者肉体上带来痛苦,更使正常人对患者产生厌恶及躲避心理。给患者的生活、社会交际中带来很大障碍,从而在精神上造成沉重的思想负担,给患者增加了不可言喻的痛苦。

  二.寻常型银屑病的多种形态

  1.点状银屑病:有很多鳞屑性小点。

  2.滴状银屑病:皮疹较点状银屑病大而成雨滴状。

  3.毛囊性银屑病:皮疹只限于毛囊口附近。

  4.轮状银屑病:皮疹中央部分消退,边缘明显而成环状。

  5.钱币状银屑病或盘状银屑病:皮疹中央不消退,是最常见的寻常银屑病。

  6.回状银屑病:有纡绕扭曲的皮损,边界不规则。

  7.图状银屑病或地图状银屑病:损害不规则,呈地图状。

  8.蛎壳样银屑病:皮疹有成层堆积的坚硬鳞屑痂,呈污褐色,一股是圆锥体状。

  三.危害

  银屑病虽不直接影响生命,但是对身心健康都有直接影响。银屑病病的主因活性氧,是肌体代谢的有害产物,渗杂在血液细胞间质中,导致肌体内环境污染,血液纯质的改变。出现血热、血燥、血瘀,蕴积滞阻过多导致瘟毒发于肌肤。长年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日久耗血伤精,肌肤失养,枯燥瘙痒,伤神失眠,摧残身体。

  银屑病的诱因多为精神因素,由于过度劳累,家庭纠纷,亲人亡故,经济问题等使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抑郁,可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导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与发展。

  中医认为,情志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毒热伏于营血而发生银屑病,因此在遇有不可抗拒的天灾人祸时,患者应尽量控制情绪,尽量保持心情平静,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可适量服用镇静剂。

“银屑病的病因、病理及诊断”

 一.银屑病的发病诱因

  1.发病机理

  银屑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障碍、内分泌失调有关。现时已变得愈来愈普遍,特别是已发展的城市。银屑病并不是一种传染病,但因为银屑病患者的皮肤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根据国际银屑病专家多年研究,发病原因与内脏有关,但并不能根治。初步观察,银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⑴遗传因素

  多认为本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⑵感染因素

  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虽发现过在表皮棘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但至今病毒培养未能成功。链球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因急性点滴状银屑病发疹前常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⑶代谢障碍

  有报告患者血清内脂质、胆固醇、球蛋白、糖、尿酸、钾等增高,叶酸含量降低,但皆未能作出肯定结论。也有人报告皮损内多胺及花生四烯酸增加。

  ⑷免疫功能紊乱。有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的血清IgG、IgA、IgE增高;部分患者血清中存在有抗IgG抗体;有人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到患者表皮角质层内有抗角质的自身抗体。

  ⑸精神因素

  精神创伤和情绪紧张及过度劳累可诱发本病或使病情加重。

  ⑹其他

  多数患者冬季复发、加重,夏季缓解或自然消退,但久病者季节规律性消失。也有的妇女患者经期前后加重,妊娠期皮疹消退,分娩后复发。氯喹、碳酸锂及β肾上腺能阻滞药等可使本病加重。

  2.反复发作的原因

  银屑病是一种易复发的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很多,不规范、不科学的治疗和乱用药物而造成银屑病服药病情就减轻,停药就复发的原因。除季节性的复发以外,还有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或病毒、细菌的感染,以及扁桃体炎、咽喉炎,如有以上发生应及时彻底治疗。在此提醒患者朋友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治病一定要到正规、专业的治疗机构进行科学、规范治疗。

  ⑴目前对于牛皮癣的治疗大多中医是针对血热、血瘀和消除肝火旺的治疗,这种治疗能起到效果,但是这种治疗所用的清热解毒或者是脏腑调理的药物,不能对牛皮癣的病根起到作用。

  ⑵西医方面大部分的治疗是采用外用药膏或者其他的一些免疫制剂等来治疗银屑病,这些治疗见效快但只是针对病症的治疗,没有针对病灶根源去采取治疗方法。所以,在遇到外界的诱因的情况下仍会复发。

  综上所述,银屑病的发病原因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患者本身存在银屑病的易感基因。二是遇到相应的外界诱因的激发下才能导致银屑病的真正的发生。在治疗方面必须对银屑病的易感基因进行抑制,从根源上消除患病隐患,这样即使存在外界的诱因也不会导致银屑病的再次复发。

  银屑病患者冬季病情会加重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疾病,一般规律是冬季发病,或加重及复发者最多,至夏季气候转暖后皮损治疗则见效快,疗程短,效果最好,病情轻的病人在此季节皮损亦可自行消退。发病的主要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⑴寒冷

  冬季一些体质虚弱的银屑病患者心脏易受外部寒邪入侵,容易加重疾病。

  ⑵感冒

  冬季感冒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感冒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是加重和诱发银屑病的主要原因。

  ⑶缺乏锻炼

  天气寒冷,银屑病患者的户外运动也会相对减少,房间内的空气不流通、干燥也是疾症复发的原因。

  ⑷出汗少

  冬季天气寒冷,银屑病患者出汗较少,毛孔容易收缩堵塞,而且洗澡的次数也比夏季要少,体内的有害物质不能得到有效的清除,这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之一。

  ⑸饮食

  有的银屑病患者喜欢再喝点酒御寒,或是喜欢吃一些辛辣的食物,有的患者比较敏感,这些比较刺激性的饮食也会引起银屑病的复发。

  孕期的银屑病

  女性银屑病患者如果怀孕会对病情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人各有异,每个银屑病患者怀孕后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存在这些差别的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有学者认为这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也可能是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综合国内外的一些调查资料,结果是这样的:患者怀孕以后,银屑病可以不发生变化,也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皮损还是会有所变化的,病情可不同程度的缓解或者加重。其中,银屑病患者怀孕后皮损不发生变化的占大多数,而缓解的又远多于加重的。

  在银屑病患者怀孕后的3-6个月以内这个期间,皮损缓解或加重的现象多有发生,而银屑病患者分娩后,皮损也可以表现为无变化、缓解或加重。其中,“无变化”的仍然占较大比例,而“加重”的却明显的比“缓解”的多了起来。

  二.银屑病的临床分型

  银屑病根据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一般分为六种类型:

  1.寻常型银屑病

  皮疹一般发生在头皮、躯干、四肢伸侧,是在皮肤上出现红色的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斑片或斑块,表面有较厚的银白色磷屑,形状不规则,有的有地图或岛屿样外观,有的皮损较小,较多,呈满天星外观,鳞屑层一层脱落,轻轻刮掉皮屑可看到薄薄的一层红膜,刮除红膜即可看到小小的出血点,有人称为血露,医学上又叫筛状出血,这就是寻常型牛皮癣临床特征。

  2.红皮病型银屑病

  是较严重,较少见的一种,此型是指在约全身皮肤的70%以上呈弥漫性红色,暗红色浸润性皮损,表面有大量糠皮样皮屑,有时在腋下,大腿根部和脐部因肿胀而使表皮剥脱和渗出,口咽鼻及眼结膜可充血发红,患者常有发热畏寒,头疼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脓疱性银屑病

  分泛发性及局限性。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多为急性发病,可在数日至数周内脓疱泛发全身,先有密集的针尖大小潜在的小脓疱,很快融合成脓湖,常伴有高热、关节肿痛及全身不适,血常规化验可见白细胞增多,脓疮干涸后,随即脱屑,皮屑脱落后,又有新的脓疮出现。局限性脓疱型牛皮癣以掌趾脓疱型牛皮癣多见,在双手掌和足趾部有对称性红斑,红斑上出现针头大到栗大小到小脓疱:大约1-2周后自行干涸,脱屑后又有新的脓疱出现,反复绵延,病程顽固。

  4.关节病性银屑病

  很少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但常见是手腕、手指及足趾小关节,脊柱关节也可发生。病变的关节有红肿、疼痛、严重的关节腔有积液,关节附近皮肤肿胀活动受限,久之关节僵直,严重时X线下可见关节被破坏的情况,血沉快,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但类风湿凝集因子为阴性,关节炎型牛皮癣、皮肤损害多伴有厚厚的像蛎壳状的皮损,也可仅有寻常型牛皮癣的红斑和银屑的皮肤损害。

  5.掌跎脓疱病

  包括掌跎脓疱性银屑病和脓疱性细菌疹。

  6.连续性肢端皮炎

  以无菌性的脓疱为其特征,因此也有人认为与脓疱性银屑病为同一种疾病。也有人认为是脓疱性银屑病的一个亚型,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是一个独立疾病。好发于中年人,多数由外伤后引起。

  三.银屑病的病理

  银屑病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特别常见于经常遭受外压摩擦的部位如肘膝背侧、四肢伸侧、骶骨部位附近及头皮等处,两侧往往多多少少地对称。

  表皮的胶质层细胞不能完全成熟,成为角化不全的细胞,细胞束之间有充着空气的间隙。临床上所见鳞屑为银白色云母状,就是由于含空气的角化不全角质层折射光线的缘故。在角化不全角质层内或其下方。常可见到细胞已被破坏的嗜中性粒细胞群。这些成群的白细胞同一些变性的表皮细胞混住一起,成为微小脓肿,称为门罗微脓肿,是银屑病病理特征之一,但门罗微脓肿也可出现于脂溢性皮炎、连续性肢端皮炎、脓性卡他角化病。

  在角化不全的细胞下方,颗粒层细胞很少,或是完全消失。棘细胞层发生细胞间水肿但无水疱形成。在细胞间隙内往往有些零散的形体不完整的白细胞,表皮突因水肿而延长,长度皆差不多。

  在真皮内,浅层的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尤其特殊的,乳头的顶端水肿及胀大而成杵状,深深地嵌入表皮层而接近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因此,在临床上,将鳞屑剥离时,很容易将乳头露出,并易损伤乳头的血管而引起出血小,疱性银屑病与连续性肢端皮炎及疱疹样脓疱病的组织变化相同,皆有海绵状科戈介(Kogoj)微脓肿。由于水肿的表皮细胞破裂,细胞壁连成海绵状,真皮的中性粒细胞游走到海绵状疱腔内,成为海绵状脓肿,也就是科戈介微脓肿,容易出现于表皮的上部。当脓肿随表皮细胞推进到角质层时,且成为较大的门罗脓肿。

  其他变化如角化不全、表皮突网嵴延长、真皮浅部有细胞浸润等变化和寻常银屑病的组织变化基本相似。有的嗜中性粒细胞侵入表皮内。

  四.中医分析

  初起多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颈项多汗,硬领摩擦等所致;病久耗伤阴液,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血虚肝旺,情志不遂,郁闷不舒,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每易成诱发的重要因素,且致病情反复发作。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袭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营血失和、经脉失疏、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

  五.银屑病的诊断

  发病的部位以头皮最常见,其次为小腿、肘部、背部、上臂、前臂、膝盖、胸部以及腹部和臀部等。常呈对称性分布,亦可沿皮神经分布呈线状排列。

  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多角形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略潮红,表面光泽或覆有菲薄的糠皮状鳞屑,以后由于不断地搔抓或摩擦,丘疹逐渐扩大,互相融合成片,继之则局部皮肤增厚,纹理加深,互相交错,表面干燥粗糙,并有少许灰白色鳞屑,而呈苔藓样变,皮肤损害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片,边界清楚,触之粗糙。由于搔抓,患部及其周围可伴有抓痕、出血点或血痂,其附近也可有新的扁平小丘疹出现。

  自觉阵发性奇痒,被衣摩擦与汗渍时更剧,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也随之加剧。因瘙痒可影响工作和休息,患者常伴有失眠、头昏、烦躁症状。

  本病病程缓慢,常数年不愈,反复发作。

  临床上按其发病部位、皮损多少分为泛发型和局限型两种。

  局限型——皮损仅见于颈项等局部,为少数境界清楚的苔藓样肥厚斑片。

  泛发型——分布较广泛,好发于头、四肢、肩腰部等处,甚至泛发全身各处,皮损特点与局限型相同。

  鉴别诊断

  1.慢性湿疮多有皮肤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急性湿疮的发病过程,皮损以肥厚粗糙为主,伴有出疹、水疱、糜烂、渗出,边界欠清,病变多在四肢屈侧。

  2.皮肤淀粉样变多发在背部和小腿伸侧,皮肤为高粱米大小的圆顶丘疹,色紫褐,质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

  3.白疙皮损基底呈淡红色,上覆以银白色糠秕状鳞屑,剥去后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六.银屑病的病程

  银屑病的皮损为对称性泛发的上覆银白鳞屑的斑丘疹、斑块。难于根治,易复发。病程可分为以下几期:

  1.进行期

  可能与急性扁桃体炎有关,发病急,有点状红斑丘疹,有肤屑,抓破有同样皮损发生。

  2.静止期

  有较大斑块,肤屑,静止不动。

  3.退行期

  ⑴皮损消退减少。还可有脓疮型,全身泛发,表现发热,全身不适,很易变成红皮病。关节型伴有类风湿样关节炎。红皮病型全身受侵变成红色皮肤,肤屑多,久治不愈。

  ⑵进行期应着重全身治疗,勿用刺激性药物,以免变为红皮症;

  ⑶静止、退行期着重外用药物;紫外线照射有效;

  七.容易混淆的疾病

  1.脂溢性皮炎

  红斑边缘不十分鲜明,基底部浸润较轻,鳞屑少而薄,呈淡黄色油腻性,皮屑刮除后没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2.玫瑰糠疹

  好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圆形小斑片其长轴沿肋骨及皮纹方向排列,鳞屑细小而薄,大多数病人数周后可自愈,消退后不易复发,发病时常先有一个母斑以后逐渐增多。一般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

  3.副银屑病

  较少见,其表面鳞屑较薄,周围炎症轻微,没有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4.盘状红斑狼疮

  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两颊和鼻背部呈蝶形分布,红斑境界清楚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其鳞屑为粘着性鳞屑与红斑粘附紧密,剥离鳞屑可见其下扩张的毛囊口,鳞屑底面有很多刺状角质突起,病程日久可见损害中心萎缩、凹陷色素改变。较难治愈,一般用中药有效果。

  5.慢性湿疹

  常可表现为红斑上覆鳞屑,尤其发生于小腿部者。但慢性湿疹多伴有剧烈瘙痒,皮损两侧对称,其浸润程度较银屑病为重,表面鳞屑较薄,或者没有鳞屑,不呈银白色基底,色红,严重的可有渗水,病变区皮肤增厚。

  6.体癣、头癣

  比较多见,患病部位也有脱皮、红斑、痒的症状,主要是有真菌感染引起,有一定的传染性。银屑病没有传染性,没有真菌的感染。这种情况通过真菌的检测可以鉴别。

  八.检查化验

  1.皮突整齐延长和下部增厚

  2.真皮乳头延长及水肿

  3.颗粒层消失

  4.角化不全

  5.MUNRO微脓肿

  九.银屑病内源性刺激的重要性

  银屑病的内源性刺激可能是自身抗体和对抗原有细胞毒活性的细胞因子、病毒和细菌所产生的毒素、组织中某些代谢物质应激引起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等,这些物质参与cAMP有关的细胞调节或作用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引起角质形成细胞有丝分裂速度的加快及同步化调节的异常、微循环障碍、cAMP与前列腺索比例失衡等。如趋化因子可以通过趋化炎症细胞至皮肤,促使角质形成细胞高度增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特异性促血管生成,激活的T淋巴细胞在表皮聚集引起的免疫性炎症等,从而出现银屑病的临床表现和具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在银屑病的皮损中还有免疫球蛋白、补体、抗IsA因子、抗角蛋白抗体及角化不全细胞核中有抗体等,这些免疫异常因子造成T淋巴细胞的周期分裂性损伤和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如对刀豆球蛋白的刺激反应性下降,而对植物血凝素和商陆有丝分裂因子却反应正常,这种现象支持T细胞亚群存在缺陷。从而使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和角质形成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加快。周期性T细胞缺陷取决于遗传和外界致病因素的作用,外界不良刺激如链球菌的超抗原、外伤、负性生活危机引起的应激等,可引起周期性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而诱发银屑病,也进一步证实了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通过原先体内潜在的生理缺陷和内源性刺激表达出来,而发生银屑病的病理改变。

“银屑病的治疗”

↓↓↓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
百癜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zz/11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