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近日,来自印度新德里的Sharma博士等人在IntJDermatol期刊上报道一例有趣病例,一起来看。
病例资料患儿为1岁半男孩,左侧大腿鲜红斑痣6月,因咨询脉冲染料激光而就诊。患儿父母诉散发红斑,伴皮损哭闹时出汗,斑块偶有疼痛。
内科查体无特殊。皮肤科检查示左大腿前内侧单发性暗红色斑块,边界清楚,无明显隆起,大小约20×10cm。斑块上方明显多毛(图1a)。
斑块触诊较暖,无触痛。无震颤及杂音。双侧下肢长度及粗细无明显差异。患者哭闹时可见斑块表面较多汗滴(图1b)。
图1a.大腿边界清楚的暗红斑,可见多毛;b.患儿哭闹时可见多汗
斑块处行皮肤活检,结果示棘层乳头瘤样不规则增生。真皮小汗腺周围多发小叶状毛细血管增生,其内间质轻度黏液沉积(图2a-b)。
真皮血管CD34和汗腺CEA免疫组化染色分别阳性(图2c-d)。
图2HE染色示真皮小汗腺周围多发小叶状毛细血管增生(a,×40;b,×);免疫组化是血管CD34阳性,小汗腺CEA阳性(c,CD34,×;d,CEA,×)
根据临床和病理表现,诊断为小汗腺血管瘤性错构瘤。告知患儿家属此病为良性。外用20%三氯化铝溶液(每日2次)后出汗有部分改善。
病例学习小汗腺血管瘤性错构瘤(eccrineangiomatoushamartoma,EAH)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皮肤肿瘤,组织病理特征表现为真皮小汗腺和毛细血管增生。
EAH典型临床表现为儿童期单发红色、紫蓝色或皮色结节、斑块,位于四肢远端,生长缓慢。EAH亦可初发于成人,可为多发性结节、累及躯干、四肢近端甚至面部。部分病例可有多毛症,近1/2患者有疼痛,1/3患者有多汗症。疼痛可能源于皮损累及神经,而多汗症可能源于小汗腺增多。
EAH确切发病机制不清,假说认为是发育阶段的表皮和间充质生化作用缺陷,引起小汗腺和血管结构的异常增殖。
血管和小汗腺免疫组化标记与正常组织相似,另外有报道部分病例的淋巴管内皮标记阳性,提示可EAH可能存在淋巴管的增生。
临床上EAH主要鉴别诊断为血管性肿瘤和血管畸形。不过此病有疼痛、多毛和多汗,相对容易确诊。
出汗性血管瘤(sudoriparousangioma)临床病理表现与之类似,甚而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为同一疾病。然而出汗性血管瘤的小汗腺有扩张、血管口径更大。
治疗方面,如果无症状、无美容需求则不用干预。标准治疗为外科切除,复发率较低。其他可选方案有肉毒素注射、硬化剂、强脉冲光和CO2激光。
参考文献:
Gupta,V.,Bhatia,S.,Arava,S.andSharma,V.K.,Ahairyport-winestainwithoverlyinghyperhidrosisonthethighofachild.IntJDermatol,56:–.doi:10./ijd.
推荐阅读:13张图教你读懂:夏季虫咬性皮炎
编辑|琴琴、费肥肥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