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好的妹子,
在社交平台po一张照片,起码节省十分钟,
因为他们省去了磨皮、祛斑、
亮白等一众繁琐环节。
一句“一白遮百丑”的“至理名言”
让越来越多的人
陷入“疯狂美容”的漩涡。
今天某博主推荐了美白淡斑精华,
明天某网红介绍了胶原蛋白美容液。
皮肤管理近年来成为
不少少男少女的热搜关键词。
爱美者们为了拥有
白嫩透亮的水光肌,
一边嚷着要剁手,
一边又卯足劲在疯狂囤货的
路上一去不复返。
结果往往是折腾了一圈,
钱包憋了,皮肤却迟迟不见效果。
其实,在专业的皮肤科医生看来,
皮肤日常防护的要诀很简单,
就是“四个字”——
防晒、保湿、适度治疗。
只要坚持做到了,
就可以延缓皮肤衰老。
而对于已经被斑和痣等
面部皮肤色素问题困扰的人,
通过接受适度的激光治疗,
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医院
皮肤科医生的“接地气妙方”:
请“外援”修炼满分仙女肌,
这些知识点要记牢!
防护
皮肤防护终身课题
人在婴幼儿时期,拥有吹弹可破的柔嫩皮肤,当年过50之后,皮肤便开始粗糙、松弛,出现皱纹,各种色斑和痣会在脸上出现。皮肤的老化除了自然衰老的因素外,还与外界的一个重要因素——光线有关。
生命需要在阳光下才能生长,但是它对皮肤来说却并不友好。肤色越浅的人,越不能耐受阳光的照射,阳光不但可能晒伤皮肤,而且还可能造成痣、斑、疣等皮肤色素问题,更是皮肤老化的直接诱因。在医学上有一个专门的称谓,“光老化”。
人类的皮肤光华有限,从小注意避光防晒,尤其是要避免紫外线的直射,如此才能预防皮肤的提前衰老以及色素问题的形成,常保青春。可以说,防晒是人一生的“功课”。
关于光线,还有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室内光。室内光包括来自电脑、手机、电视等屏幕射出的蓝光,不但可能造成视觉疲劳,还可加速皮肤的老化和色素的形成。因此,减少电子终端产品的使用时间,不仅对保护视力有益,还可以呵护你的皮肤。
保湿
护肤润颜回春妙方
不少人经常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发疹、干燥脱屑等问题,其中大部分人是过敏性体质,或者患有一种“特应性皮炎”的皮肤病。
这种状况往往造成皮肤屏障破坏。因为皮肤屏障一旦破坏,水分丢失,皮肤阻隔外界有害物质的保护作用丧失,各种过敏原和病菌便乘虚而入。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而直接的方法就是保湿,使用润肤类产品。其实,在国内外最新皮肤病防治指南中,润肤类产品已经被视作一线治疗手段,用作皮肤科的外用药。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润肤霜、润肤乳,都为‘妆’字号产品,被归于化妆品的范畴。事实上化妆品涉及的范围很大,有些化妆品仅以化妆为目的,并不一定都具备护肤润肤的功效。而润肤保湿类产品对皮肤健康是有益的,甚至有一定的治疗价值,本质上与传统化妆品概念还是有点不同的。因此,其开发和使用应该得到更严格的监管。
润肤类产品有不同的剂型,如乳剂、霜剂等,如何应用需要结合各人自身的肤质特点和季节特点来使用。乳剂比较薄,适合在春夏季及油性或中性肤质者使用;霜剂比较厚,适合在秋冬季及干性肤质者使用。
点痣祛斑
进入无创激光时代
那么,对于已经出现很多痣、斑、疣的人来说,皮肤的日常防护可能无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不过,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皮肤光电治疗技术的不断突破,消除这些皮肤色素问题,已经不再是难题。
现在的激光点痣除斑,已经接近实现了无创治疗。就是在基本不改变正常皮肤结构的情况下,祛除皮肤上的色素改变,实现靶向祛斑和痣。这就好比用抢打了两只套在一起的气球,无创激光治疗就可以做到外面气球不破,而里面的气球打破的水准。
而较有代表性的皮肤激光治疗技术——超皮秒激光,通过其光机械爆破作用,实现了精准祛色素作用。超皮秒激光还采用了全息点阵衍射技术,通俗地来说,就是将激光脉冲波由原来的一根分成一万根。这就好比,一根针扎进皮肤里会很痛,但是如果将这一根针分成一万小针再扎进皮肤,治疗效果一样,但是疼痛感觉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是消失,让患者有更好的治疗体验。
此外,超皮秒激光技术配备有“三把枪”:波长(祛除红色素)脉冲波、(祛除黑色素)脉冲波、(长波长)脉冲波波长。脉冲波的特点是对皮肤的穿透性强、但选择性窄;而、脉冲波选择性好但是皮肤穿透性弱。因此,超皮秒就将与、配对,形成“深浅”脉冲波的组合,优势互补,各施所长,对祛除色深面大的太田痣、黑素痣、纹身,祛除血管瘤,消除“酒糟鼻”,紧缩脸部毛孔,除面部细纹等都有较好的效果。
超皮秒
医院做
不过,超皮秒激光技术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在治疗一些面大色深的痣时会有残留,并且有些痣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还会复发;对女性黄褐斑等因内分泌问题引起的色素沉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激光技术虽说是接近“无创”的,但还是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属于医疗行为,因此,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而非美容院。
一般建议两次治疗间隔时间应在3~6个月为佳,频繁接受皮肤激光治疗,甚至会对皮肤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爱美人士千万别急于追求美容效果而过度治疗,否则真是得不偿失。
本文摘自3月13日《康复杂志》
编辑整理/宣传及精神文明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