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那么糖尿病足早期症状有哪些?哪些人易患糖尿病足,又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1.糖尿病并发症问题背景
很多朋友认为糖尿病就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从尿中排出。顾名思义虽是这样,但实际上尿糖只是糖尿病的一种表象,而且只是一个很小方面的表象。从医学角度来说,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对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绝不仅仅是血糖偏高、尿中含糖这么简单。
糖尿病一旦发生,持续的血液中高糖状态会引起多个脏器如眼、肾、神经、心脑血管和下肢大血管等的损害,其损害的后果在多年后可以表现得非常严重,统称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后果。
2.什么是糖尿病足?有人可能不知道,糖尿病发生后,肢体末梢血管会出现变化,管壁增厚,管腔变细,最终会导致血管分布的组织、脏器、肢体因血液供应不足,肢体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供应,最终会走向溃疡、感染甚至坏死。
另外,糖尿病还会引起肢体末梢的神经病变和骨骼、肌肉改变。在血管、神经、骨骼肌肉等多重病变作用下,人的下肢所面临的溃疡或坏死风险更大。由于糖尿病患者肢体末梢神经病变使人的局部感觉迟钝,对冷、热、疼痛、外伤等各种外界刺激防护能力下降,因而,经常发生轻微的烫伤、表皮微小擦伤等等。又由于组织营养差,一旦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则会经久不愈,轻者造成局部感染,重者就是向深部发展造成足趾或肢体坏死。这就是糖尿病足。
3.那些人易患糖尿病足?是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病人:
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下肢感觉消失者;
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尤其动脉闭塞者,或有血管手术史;
以前有足溃破史或截肢病史;
足趾或足骨关节畸形;
合并脚底胼胝(老茧)或脚趾鸡眼;
有眼病视力差或失明;
有长期吸烟史;
有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
老年人或独自生活者
4.什么原因引起糖尿病烂脚呢?糖尿病足的发生,有以下四大原因: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感染
足部畸形(先天,后天:穿鞋不当)继发的各种损伤
5.糖尿病足病有什么表现?
感染
溃疡
坏疽
截肢
6.糖尿病足危害如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严重并发症。经长期调查发现,糖尿病史5年以上者,15%有下肢动脉缺血症状;10年以上者,20%表现出下肢缺血症状。由于糖尿病人有下肢缺血和神经病变基础,一旦出现脚或腿局部的皮肤破溃,就容易有细菌进入造成发炎,且由于糖尿病病人白细胞对感染的抵抗力低下,炎症扩大,破口很难愈合,甚至引起组织发黑坏死,造成不得不截肢使病人残废;
如并发感染或出现了肢体坏死,由于毒素大量吸收进入人体,细菌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再加上患者往往心、脑、肺、肾等重要生命脏器功能原本就较差,就会更糟,病人出现生命危险。
7.如何知道患了糖尿病足?出现病变后,其分布的组织和器官就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下肢相对于心脏是偏远地区,“后勤供应线”长,血管受到影响的机会自然很多。最先表现出来的就是地处“最边疆”的脚趾的问题,然后是整个的脚部,于是就出现了“糖尿病足”的症状:最初晚上睡觉时感觉脚发凉,热水袋不顶用,棉被捂一夜也不行;而后走路时小腿疲劳,只能走走停停;再往后是下肢疼痛;最后是足趾局部皮肤水疱、破溃、感染、溃疡、变黑(坏死)。
因此,如果您有糖尿病,您的脚或小腿出现了上述发红、发紫、发冷冰凉感,或疼痛感,甚至皮肤有破口、足趾末端发黑等表现,就要警惕患上了糖尿病足。随着病变的逐渐发展,这种从脚趾开始的坏死可逐渐向上发展。由于坏死组织是细菌最喜欢的“营养物质”,因而大多数溃疡都会并发局部或全身感染,一旦出现后一种情况,短期内将会危及生命。
8.为何糖尿病足截肢率高?从前述可知,糖尿病足发生后,如不及时处理,将出现感染甚至坏死,导致病人衰竭死亡,因而在十几年前,截肢是糖尿病足发生后保住性命主要方法:所谓丢车保帅也。据国外统计,欧美国家50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高出正常人40倍。总人口中因糖尿病足而导致截肢的人数占了非外伤性截肢总数的75%以上。医院近年也发现因糖尿病足导致截肢的病人数急剧上升。不仅如此,如果糖尿病足发展到严重阶段而没有治疗,有些病人甚至连截肢的机会都已失去。
9.糖尿病足的发病基础是什么?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各因素引起的常见足部疾病。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发生率约45%~60%,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10~15%,感染发生率7.6%,近3%病例需行截肢术。
10.为什么有血管病变的糖尿病人易患糖尿病烂脚?糖尿病由于存在下肢大血管及末梢血管病变,导致脚的供血减少和神经营养不良,同时脚对外界感染的免疫力降低,受伤或破损后的修复能力下降,在合并感染和损伤后没有自愈能力,容易出现创口迁延不愈,感染加重或扩散,甚至引起组织坏死,进而导致截肢平面上升。
因此,糖尿病并发的血管狭窄和堵塞是引起老烂脚发生的最常见和重要的原因。早期打通血管,才可能治愈老烂脚;及时恢复烂脚的血液供应,可降低致残率和病残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11.怎样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一是注意自己的下肢异常感觉。那些有脚趾和小腿麻木感、针刺感、疼痛感、灼热、虫爬感,刀割痛、隐痛及小腿抽筋、脚发软踏棉花感等异常感觉,都提示你可能并发了糖尿病神经损害。尤其是那种感觉减退、对疼痛缺乏感知的病人,由于脚丧失了保护性感觉,不能及时发现脚的损伤,更容易出现烂脚问题。
医院主动要求做一次神经病变检查。如尼龙丝触觉检查,用音叉,震动感觉仪进行震动觉检查,温度觉检查,叩膝腱或跟腱反射,最终确诊依赖肌电图测定下肢神经传导速度。
12.如何尽早发觉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通常早期的表现有:
小腿抽筋;
足部苍白、发冷;
足趾冰凉、皮肤温度低;
间歇性跛行:走路后小腿胀疼或抽筋而出现跛足行走。
出现这些情况要想到自己的血管出了问题,应尽早到糖尿病专科检查。现在糖尿病指南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病人每年做一次血管病变筛查。
13.糖尿病血管病变有什么危害?
长期高血糖会影响下肢和足部的血流供应,使脚皮肤和组织的营养减少,还下肢供血不足还将导致足部抵御感染和伤口愈合能力下降,皮肤出了破口难以愈合。
14.怎么诊断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一种简易的临床筛查方法,那就是踝肱动脉压比值(ABI),即用简易的B超结合血压计测定踝动脉压和胳膊肱动脉压,然后计算二者比值,同时还可以观测血管血流的波形。正常的ABI数值为1~1.35。
若ABI0.9,就提示脚供血减少。下肢的大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显像(MRA)、CT血管成像(CTA)也是确诊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常用方法。但目前最精确的诊断方法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15.糖尿病足病病人应做什么检查?重点应该查引起烂脚的病因和发病基础,搞清楚主要是由供血不足还是神经病变引起的,有没有合并感染,是什么细菌感染,破口的深度是多少,有没有累及骨头。因此,要做以下检查项目:
代谢控制情况: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
血管病变:踝肱动脉压比(ABI),血管B超,或磁共振血管显像(MRA),或CT血管显像(CTA),甚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神经病变:震动阈,肌电图;
患足X线片;
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重要脏器功能:心电图、心超等,肝肾功能,脑CT,肺功能等。
16.足底压力测定是什么意思?对糖尿病足病预防有什么意义?对于有神经病变的患者,及时地提出预防足底溃疡及感染的科学建议是必要的。其次,在有相关检查条件下,可检测足底力学分布情况,寻找是否有足底异常应力分布集中区。如无相关足底应力检测条件,经骨科专科体检,了解足底胼胝异常分布也是可行的补充手段。
正常情况下,足部负重应力区应在足跟、第一跖骨头和第五跖骨头,其他地方的异常应力分布可导致局部坏死和慢性溃疡形成。若有足底压力异常增高,可通过矫形支具、矫形鞋减轻足底负荷,或转移足底不良应力集中区。这样就对压力异常容易引起的足底溃疡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17.如何处理压力性足底溃疡?对出现局部慢性溃疡的患者,通过手术行跖骨头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改变足底应力分布,同时辅助矫形鞋,可促进溃疡愈合。局部感染的患者,可考虑行局部清创术,这时治疗的关键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包括骨,同时保持创面的无菌,任何其他局部用药,如加重创面的感染,必将导致坏死和截肢平面的上升。在感染、坏死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必须果断地截肢,对于防止死亡,缩短治疗疗程是必然的选择。
18.是否糖尿病足都要截肢呢?不是。截肢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足病严重到组织坏死或难以救治的地步,为了保命只好舍弃肢体。但若病人能在出现足问题早期诊治,大部分还是能做到保肢的。保肢的方法简要的说,药物治疗原发糖尿病是主要的措施,对于有下肢血管斑块和狭窄阻塞的病人,同时须应用改善循环的药物,以延缓血管病变的发展。但如果药物作用不大,血管外科的方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19.血管外科对糖尿病足有没有办法?这样推测:既然糖尿病足是脚部血液供应不够所引起的,通过人工搭桥的方法将血液引到脚部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是的。这是很多年来血管外科医生经常进行的一种传统手术方式。
将人工血管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移植血管越过狭窄的病变血管,把血液引到“干涸”的脚部,使之重新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脚趾溃烂区奄奄一息的细胞和组织很快恢复了活力,溃疡可以迅速愈合。
20.除了血管搭桥,还有别的办法没有?搭桥术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既然是桥,就需要两端都有“桥墩”。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是从下肢开始的,因而上面的桥墩必须在病变开始的更上方,这很容易找到,因为从腹部到下肢的大段血管都可以用做桥墩。而一旦病变向脚部延伸的很远,没有空间用做桥墩怎么办?此时搭桥术就无法进行了。但是还有其他手术方法可以解决。通过一种称做“静脉动脉化”手术方式,把腿上的静脉当作动脉使用,就可以在没有搭桥条件的情况下恢复下肢远端的血液供应。每个人的腿部有两套静脉系统:深静脉和浅静脉系统,都负责将下肢的血液运送回心脏。“静脉动脉化”手术就是借用浅静脉系统的一支,把它与动脉对接起来,类似南水北调,把血液从静脉血管中引到脚部,同样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1.有没有不开刀的方法?对于糖尿病足,能够最大限度恢复并长期保持下肢远端血液供应的办法就是搭桥,而搭桥存在一定的创伤。有些患者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伤口愈合能力也差,难以耐受手术的情况下就可以采用腔内血管技术(即血管介入),仅通过针头穿刺导入导管和导丝而完成治疗。
22.治疗糖尿病足到底什么方法最好?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包治所有的糖尿病足患者。医生治疗糖尿病足的要求有三层。最低目标是保命,就是说,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为保住性命可以丢失肢体,也就是截肢;中级目标是在保命的基础上免除截肢或尽量少截肢。就是说,通过内科、外科诸多手段的综合应用,使下肢血液供应尽可能多的恢复,从而可以存活尽可能多的肢体长度,减少截肢范围。
最高目标是恢复功能。就是说,不仅肢体本身没有丢失,还可以象正常人一样行走、生活。为达到上述目标,可以综合采用药物、理疗、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血管外科技术。
23.联合诊治糖尿病足的好处是什么?联合诊治是集合一个医疗单位中与糖尿病相关的多个学科的优势,对每一例病人进行联合会诊,综合评估,了解全身情况和肢体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该病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这样,患者就可以得到最准确的、最优化的治疗。如果整个治疗过程的不同阶段需要从不同的科室来回周转,也可以保持治疗的连续性和合理性,减少医疗费用和周转时间。因而,联合诊治糖尿病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国外目前多采取这种多学科联合的足病中心模式。
24.糖尿病足防治的关键是什么?
糖尿病足病,关键不在于治疗,而在于早期预防,防重于治。糖尿病病友一定要记住,不要等到脚烂了再找医生,应每年做一次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脚畸形或变形、脚底老茧等)检查和评估,做到早期了解危险因素,加上适当的自我足保健,阻断烂脚发病进程,就能防止糖尿病老烂脚。
25.诱发糖尿病烂脚发生的因素?烂脚的发生往往起源于生活细节不注意,引起小的皮肤损伤,失细菌乘虚而入,如:鞋子不适、鞋内异物:磨破脚的皮肤
足部变形-爪形趾、锤形趾、Charcot关节;畸形受压处磨破;
感觉丧失:取暖或烤火时烧伤、洗脚时热水烫伤;
足癣或感染:脚趾缝不透气引起皮肤潮湿、脱皮,脚气感染
不适宜的剪指甲:剪得太短或边缘剪得过深,皮缝损伤
胼胝:自行处理老茧或鸡眼
不注意护肤,皮肤干燥皲裂,细菌从裂缝侵入。
26.每天检查脚应注意什么问题?晚上检查一遍自己的双脚,注意有无各种损伤、擦伤、磨破和水疱,有无皮肤干燥、郓裂;脚底脚趾有无鸡眼和胼胝(老茧);有无趾甲异常;还要注意看脚皮肤的颜色,摸皮肤温度;看有无脚的肿胀、破溃、发炎化脓、霉菌感染等。
27.怎么正确地洗脚?应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洗之前用手或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水温以35~37度最好,水温不要太烫,以防烫破皮肤,泡的时间10~15分钟即可,不要过分浸泡双脚;
一般用清水就行,最多用一些中性的肥皂;洗后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保持脚趾间干爽,如果脚趾间因潮湿而发白,可用酒精棉签擦拭干。或用酒精棉球撑开使脚缝透气。
28.如何保护脚的皮肤?糖尿病神经损害使汗液分泌减少,这能使皮肤干燥,裂开,甚至导致感染。因此,在洗脚之后,应在脚上涂抹皮肤护理膏或霜,如水杨酸乳膏、护足霜、复硅霜等。但只能涂抹脚底脚背,尤其脚后跟应抹多些,注意不要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涂抹后适当按摩脚;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润肤霜。
29.糖尿病病人如何剪脚趾甲?应定期修剪脚趾甲,每周一次,不要让趾甲长得过长;剪时应注意:确保能看得很清楚;直着修剪,剪成圆滑的弧度,不要留下尖锐的角;避免边上剪得过深;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脚。
如果皮肤剪破了,一定及时找医生。
30.糖尿病病人穿什么样的袜子?选择使用天然材料,如棉线、羊毛等制成的袜子;袜子不宜太小,也不能太大;袜子的上口不宜太紧,否则会影响脚的血液循环;袜子的内部接缝不能太粗糙,否则会对脚造成伤害;袜子应每天更换。
31.糖尿病病人买鞋时应注意什么?应在下午时间买鞋,因为脚在下午都会有一定的肿胀。上午试穿合适,下午则可能不合适。买鞋时,需穿着袜子试鞋。两只脚同时试穿。穿鞋时动作要慢。对于新鞋,穿20~30分钟后应脱下检查双脚是否有压红的区域或摩擦的痕迹。新鞋,从每天穿1~2小时开始,逐渐增加穿戴时间,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穿鞋前,应检查鞋里是否存在粗糙的接缝或异物。不要穿外露脚趾的凉鞋,也不要赤脚穿鞋。
32.什么鞋适合糖尿病病人穿?糖尿病病人的鞋应该:
轻便合脚:采用鞋带或尼龙搭扣。
特定深度:深度足以容纳定制的个性鞋垫。
宽敞的足趾空间:圆形鞋头,足趾部有足够宽度和深度,避免挤压。
透气良好:面料选用弹力合成纤维面料(LYCRA)或优质软皮。
鞋内平整光滑:鞋内衬很少或没有接缝,防止摩擦损伤。
减震鞋底:多采用平跟橡胶鞋底,鞋后部有一定的自然弧度。
保护性鞋垫:糖尿病鞋通常还配特殊的鞋垫,支持生理足弓,分散足底压力,提高舒适性和抗疲劳性。
33.糖尿病足保健“十项纪律”
穿温暖舒适的鞋。鞋子合适对糖尿病病人非常重要,要穿软皮、棉或莱卡面料的平底鞋,样式要宽松,千万不要贪图时髦漂亮自己给自己“穿小鞋”。
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粗糙接缝。清空鞋内异物;鞋内里光滑,不穿鞋跟、鞋前部有粗糙接缝的新鞋以免磨破皮肤,导致溃疡形成。
穿棉袜,每天更换袜子。棉袜或羊毛等天然纤维材料的袜子,透气性好又吸汗;袜口不要太紧,以免使踝上血管受压致足血循环障碍。
每天检查自己的脚。重点检查脚趾、脚缝间和脚底,有无水疱、脱皮、磨破或颜色异常等;若自己看不清楚可戴老花镜或请家人帮忙。
每天晚上用温水泡脚10分钟到一刻钟,水温35~40度,不要泡太长时间。
洗脚后涂抹润肤霜/膏。用护手霜、水冷霜、医院配制的尿素酯,每天洗脚后均匀地涂抹在脚背、脚底、脚后跟,但不要抹在趾缝间。
睡前按摩双脚。用右手手心搓左脚脚心,左手手心搓右脚脚心,反复按摩各下左右,直至脚心发热。
坚持有规律的运动。饭后快走或慢跑半小时左右,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足部血液供应,促进双足皮肤营养。
戒烟。抽烟会使血管收缩加剧,造成下肢缺血,糖尿病吸烟者患上烂脚的风险增高10倍。必须拒绝香烟的诱惑。
每年至少一次足风险因素检查。可及时发现糖尿病神经或血管并发症等危险因素,早期治疗或矫形,有效预防“老烂脚”的发生。
34.如何预防糖尿病足?预防和治疗感染也是早期处理糖尿病足的关键之一。对于有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的患者,注意足部的清洁生至关重要。可每日在足部清洗后以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不可小觑剪趾甲和修老茧,这些微小的损伤,最终可带来足部感染和截肢,因此,剪趾甲和修老茧不应形成额外损伤,同时注意每日的清洗消毒,这是糖尿病患者的每日必修课。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穿鞋也有学问,尽量避免局部皮肤受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穿专用的糖尿病足矫形鞋。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白癜风的影响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