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医大师邓铁涛在《寿而康:邓铁涛谈养生》和《无病到天年:国医大师邓铁涛的百岁养生经》曾专篇论述灯火灸,为了弘扬岐黄,厚德济生,小编将邓老的文章《灯火醮疗法》加以整理,分享。同时中医人、中医爱好者可以参阅《中国民间灯火灸疗法》(谭支绍著),对其进行全面了解和学习。
灯心醮,多流行于乡村民间,医院用者甚少,其实灯火醮可以治病,而且可以治难病大病。其法选用一根灯芯,醮食油后在纸上轻轻一搓,使含油适量,点燃之后,对准某穴位一窒,灯火爆开,发出“啪”的响声而火灭,便是一醮。方法简单,有验、便、廉之效应,值得提倡。
我用此法治疗痄腮(腮腺炎),效果满意。治痄腮用内服药兼外敷或外搽药,虽然可愈,但时日较长,疼痛减轻不够理想。若用此法,宜及时早用。当一侧初起,即于患侧之角孙穴用灯火一醮,只一醮便够(亦可加服中药,不用其他外治法),往往另一侧便不发病,而且疼痛减轻较快。若两侧齐发,则每侧角孙穴各一醮,加服中药,亦易治愈。由于疗效快,故继发睾丸炎者极少,我用此法多年,未见失败之病例。
角孙穴,平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取穴时可将耳廓按垂直方向为轴线向前屈摺,上耳尖平对的颞颥部入发际处便是该穴。为了火醮方便,可将该穴位上的头发剪剃干净,作上记号,用灯火一醮即可。我的学术继承人邓中光亦屡用此法取效。80年间,他单位邻近的幼儿园老师因知其在前1年用此法治愈了几个该院的学童,便一下子拖了七八个患痄腮的小孩前去就医,他亦用此法治之,迅速控制了病情的蔓延。此后,这成了他治疗此病的首选疗法,并对其机理做了探讨,认为:痄腮一病,由风温热毒所致,病邪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结于腮部,致使耳上腮颊漫肿实硬作痛。角孙穴之功效能清热散风,清肿化瘀。此穴不但在手少阳三焦经上,而且为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此二少阳经一者绕耳背而过耳下,一者走耳前而达腮颊;其名“角孙”,是指该穴位在头角,有一孙脉从穴分出屈行下颊,故名“角孙”。在该穴施治,则能同时振奋两经,经脉流通,气血畅旺,郁结之邪得以驱散,腮部漫肿疼痛得以清除。此外,角孙穴又是少阳三焦与阳明大肠经之交会穴,虽说此病为温毒之邪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郁结于腮部而成,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肺卫亦同时受病,大肠与肺相表里,今阳明大肠经气振奋,则腑气能通,肺能清肃,气机通调,“肺朝百脉”之功能得以保障,从而调动起全身正气以抗邪。可见,选用角孙穴,既能针对病位,又顾及整体,是针对性较强的穴位。灯心醮之,一者有“火者散也”之意,用火攻,能散肌表郁结之邪;二者,醮火虽在瞬息之间,但作用时间长,疗效确切。
如果说“痄腮”不算大病,那么“脐风”(新生儿破伤风)算得上凶险之证,《幼科铁镜》有十三醮火治疗脐风之法。中医学院编之儿科教材第二版介绍了这一疗法,可惜第三版之后就删去此法。我们于年下乡巡回医疗时曾治疗1例。接诊时,病儿之母将孩子放下便扭头走掉了,大概她认为患儿是无法救治的了。当时患儿正在撮口抽搐,面色紫黑,急取灯芯按十三醮法,一醮囟门,一声哭叫,撮口即开,面色转好,接着眉心、人中、承浆、少商(双)、脐中各一醮,脐外周边六醮,共十三醮火,抽搐缓解。另处下方:蝉蜕49只,全蝎、僵蚕各9克,煎服1剂。3天后又有轻微抽搐,再用十三醮火1次,经后来追踪,病已痊愈。我所经手者,只此1例,未能说明此法是否真正有效。广州著名儿科医家杨鹤龄,清末在有住院病床之育婴堂当医生,能全面观察患儿治疗之经过,积累了丰富而可靠的宝贵经验,后由门生为他总结,写成《杨氏儿科经验述要》一书,他治脐风用灯芯火八醮,即眉心、人中、承浆、脐正中及离开肚脐约半寸之上下左右各一醮。他说:“余经手治疗此证颇多,深知此证必须施用灯芯火,始有转机,不可轻视也。”从《幼科铁镜》(年)到杨氏历经两百多年,一脉相承,都云有效,足以说明这仅仅1例,可作为有一定效果之旁证。
此外,灯火醮在民间还多用来治疗缠腰火丹(带状疱疹)、火疔疮等,这足以说明灯火醮治法简单而有奇效。从上述病种来看,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感染性疾病,虽说新生儿破伤风,可能由于新法接生而绝迹,但值得我们对其他疾病用灯火醮作进一步之研究。
灯火灸疗法治疗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皮肤病、五官科、男科疾病,优势病种包括感冒发热、流感、中暑、偏头痛、高血压、眩晕、泄泻、痢疾、胃脘痛、肩周炎、呃逆、癫痫、厥证、哮喘、阳痿、类风湿、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膝骨性关节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子宫肌瘤、脂肪瘤、痄腮(腮腺炎)、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牛皮癣、铜钱癣、痤疮、疔疮、白癜风、落枕、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病、不孕症、小儿破伤风、泄泻、哮喘、遗尿、小儿癫痫、鼻炎。
太原弘济堂中医门诊部继承、改进、研制了灯火灸器具、秘制中药灯芯、特制中药植物油,形成了新灯火隔姜灸疗法,既保证了疗效,又无灼伤之弊,消除了患者害怕心理,安全可靠,使灯火灸疗法得以传承、创新与发展。
弘济堂长期提供新灯火隔姜灸疗法技术交流,弘扬岐黄,厚德济生,发展传承,造福百姓。
弘济堂灯火隔姜灸疗法操作规程:
弘济堂特制灯火灸具、秘制中药灯芯1支、特制中药植物油1小杯、打火机1个(或火柴1包)、蜡烛1支、吸油纸5张、姜片(厚度约2mm)5片、泡酒艾叶10片、定位标记笔1支、消毒碘伏(或紫药水)1瓶、消毒棉签1包。
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颈前和上胸部的穴位;
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的穴位;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以少阳经为主的穴位;
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的穴位,多属任脉、阳明经和足三阴经穴位为主;
俯卧位:适用于腰背部穴位,多属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为主。
灸疗效果的好坏,与取穴的准确与否有很大关系,所以施灸前医师要望闻问切了解病情,做出明确的诊断,然后精心选准穴位。
总原则遵循“先灸阳后灸阴,先灸上而后下,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少后灸多”的施灸顺序。但操作时可按照实际需要,灵活掌握。
隔姜灯火灸的施术操作方法,一般分为三步:
(1)定穴:施灸前,必须取准穴位,在选定穴位后,可先用钢笔于所选的穴位上作一记号,以便于施灸,这种方法叫做定穴。
(2)燃火:医者取弘济堂特制灯芯装入特制灸具中,一手食指、拇指捏持灯火灸具柄上1/3处,将灯芯端浸入特制中药植物油中,把蘸油的灯芯端在蜡烛上点燃明火,这种方法叫做点火。
(3)点穴:医者一手持点燃的灯芯火,将其点燃火的一端慢慢向穴位移动,当移至穴旁时稍停片刻,待火焰略一变大,一手持姜片贴在穴位上,一手立即点触于穴位上爆粹之(勿触太重或离穴太远),此时从穴位点引出一种气流,从灯芯头部爆出,随之发出清脆的“啪”响爆粹声,火亦随之熄灭。灼灸次数,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掌握,一般2~4次。
灸后局部应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1、施灸手术要熟练:平时应常练习手腕弹力,施灸时手持灯火,以稳、准、快的动作对准选穴,一触即离,爆响“啪”声即告成功。
2、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施灸前,宜向患者解说本法的特点、疗效以及思想安慰;以便能消除患者害怕火灼的心理,提高信心,使患者能配合施灸。
3、选准穴位:施灸时,要很好地选择好病人的体位,因体位与取穴准确与否有直接关系,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以免取穴差误。
4、注意禁忌症:面部及五官区域、大血管及重要器官、粘膜附近,不宜施灸。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少腹部不宜施灸。因本法属火热刺激,凡实性、热性病证,不宜施灸。
5、预防皮肤感染:因为小儿皮肤娇嫩,取穴宜少,多宜阴灯灼灸,不提倡明灯爆灸。灸后局部出现轻微的火灼焦点,应保持局部清洁,涂以普通消炎膏,预防感染。并嘱其不用手抓破或拭擦,以免发生感染。灸后,一般虽无瘢痕等后遗症,但灸灼局部有灼热、发痒感,偶尔可发
6、生小水泡,应以针挑破,挤去黄水,涂上龙胆紫药水或普通消炎膏,加以保护、防止搔抓,以防感染。
1、急性病每日灸1次,1-3次一疗程,
2、慢性病隔日灸1次,10次一疗程,需要1-3个疗程,需要坚持,弘济堂中医鼓励自己或家人学习,在家操作更方便。
3、疗效巩固与善后,一些慢性疾患虽经灸后取得疗效,为了防止复发,增强抗病能力,往往需要继续治疗1-2个疗程,以便扶正祛邪,进一步增强疗效。
太原市杏花岭区民营经济开发区经园路号山水庭院南门(鑫四海北门)弘济堂中医门诊部(五龙湾社区卫生服务站旁)。
联系-;
弘济堂中医
明医坐堂
北京白癜风价格是多少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