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A.减压反射B,排尿反射C.屈肌反射D.肺牵张反射
2.在膜蛋白的帮助下,某些蛋白质分子选择性地进入细胞的物质跨膜转运方式是()
A.原发性主动转运B.受体介导入胞
C.经载体易化扩散D.继发性主动转运
3.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去极相中,膜内外两侧电位发生倒转,称为()
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
4.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河豚毒B.胆碱酯酶C.美洲箭毒D.六烃季铵
5.当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大时()
A.红细胞不易破裂B.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增大
C.对高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小D.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减小
6.A型血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人的血清相遇时,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
A.聚集B.黏着C.叠连D.凝集
7.兴奋传导速度最快的心肌细胞是()
A.窦房结P细胞B.心房肌C.房室交界D.普肯耶纤维
8.射血分数是指()
A.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B.心排出量/体表面积
C.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D.心排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9.右心衰时,发生组织水肿的原因是()
A.血管胶体渗透压降低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10.心迷走神经兴奋后,可使()
A.心房肌收缩能力增强B.心肌细胞内cAMP增加
C.窦房结细胞乙酰胆碱通道激活D.自律细胞4期电流增加
11.大剂量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的不同效应主要是()
A.心肌收缩力改变不同B.心率变化不同
C.血压变化不同D.心排出量变化不同
12.下列各项中,能较好地反映肺通气功能好坏的指标是()
A.肺活量B.用力呼气量C.补吸气量D.补呼气量
13.胸膜腔内压在平静呼气末()
A.高于大气压B.等于大气压
C.比呼气时的负值小D.比吸气时的负值大
14.外周化学感受器感受的适宜刺激是它所处环境的()
A.氧分压B.氧含量C.氧容量D.氧饱和度
15.胃肠平滑肌收缩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A.慢波频率B.慢波的幅度
C.动作电位的幅度D.动作电位的频率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胃酸的生理作用的是()
A.激活胃蛋白酶原B.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
C.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D.促进维生素B的吸收
17.迷走神经对胰腺分泌的调节是()
A.引起酶多、水和碳酸氢根少的分泌B.引起水、碳酸氢根多而酶少的分泌
C.引起水、碳酸氢根和酶均多的分泌D.无明显的促进作用
18.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
C.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D.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9.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所分泌的氨主要来自()
A.精氨酸B.甘氨酸C.丙氨酸D.谷氨酰胺
20.交感神经紧张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C.滤过膜通透性降低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21.视锥系统的特点是()
A.对光敏感度低,能辨颜色,分辨能力高
B.对光敏感度低,不能辨颜色,分辨能力高
C.对光敏感度高,能辨颜色,分辨能力高
D.对光敏感度高,不能辨颜色,分辨能力高
22.脊休克时,脊髓反射消失的原因是()
A.剧烈损伤刺激的抑制作用
B.脊髓反射中枢受损
C.血压下降导致脊髓缺血
D.脊髓反射中枢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
23.关于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钙离子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B.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并与突触前受体结合
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D.突触后膜对钠离子、钾离子,特别是钠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24.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表现对抗效应的器官是()
A.小肠腺B,膀胱逼尿肌C.唾液腺D.心脏
25.慢波睡眠的特征是()
A.快速眼球运动B.血压升高和呼吸加快
C.生长素分泌明显升高D.肌肉几乎完全松弛
26.血中激素浓度虽低但生理作用很明显,其原因是()
A.激素随血液分布全身B.激素的特异性很高
C.激素的半衰期很长D.细胞内存在高效能的生物放大系统
27.生长素介质的主要产生部位是()
A.肾脏B.肝脏C.脾脏D.小肠
28.甲状腺具有适应碘的供应变化而改变摄碘与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能力,这种调节称
为()
A.长反馈调节B.短反馈调节C.超短反馈调节D.自身调节
29.下列关于雌激素生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使输卵管平滑肌活动增强B.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C.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D.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腺体分泌
30.关于牵涉痛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患病内脏周边区的痛觉过敏B.体腔壁痛是牵涉痛的一种表现
C.牵涉痛的放射部位具有确定性D.所有内脏痛都有牵涉痛的表现
31.病因作用较弱,经过较慢时,可看到的细胞核的顺序变化是()
A.核碎裂——核固缩——核溶解B.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
C.核溶解——核固缩——核碎裂D.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32.下列不是化生的是()
A.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B.成纤维细胞变为骨母细胞
C.膀胱黏膜出现了鳞状上皮D.柱状上皮转变为移行上皮
33.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实质器官是()
A.心脏B.肺脏C.肝脏D.肾脏
34.不是肉芽组织的作用的是()
A.抗感染保护创面B.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C.机化血栓D.能产生细胞外基质
35.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脏器是()
A.脑B.肺C.心脏D.脾脏
36.慢性淤血所引起的后果中,不包括()
A.实质细胞增生B.淤血性水肿
C.间质细胞增生D.含铁血黄素沉积
37.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过程是()
A.炎症介质形成B.分解代谢亢进
C.局部酸中毒D.白细胞渗出
38.慢性炎症病灶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为()
A.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
C.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D.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39.不属于体液中的炎症介质的是()
A.血管活性胺B.缓激肽
C.补体D纤维蛋白多肽
40.不符合皮肤基底细胞癌的是()
A.好发于面部B.多见于老年人
C.生长缓慢,不形成溃疡D.对放射治疗敏感
41.低分化肿瘤的特点是()
A.异型性小B.瘤细胞呈明显的巢状排列
C.瘤细胞呈明显的弥散状排列D.恶性程度高
42.原位癌是指()
A.原发癌B.早期癌
C.未发生转移的癌D.未突破基底膜的癌
43.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大脑皮质B.豆状核和丘脑
C.蛛网膜下隙D.内囊和基底核
44.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最多发生于()
A.室间隔B.右心室
C.左心室后壁D.左心室前壁近心尖处
45.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无关的病变是()
A.肾梗死B.皮肤黏膜出血点
C.皮肤环形红斑D.心瓣膜赘生物
46.大叶性肺炎病变属于()
A.出血性炎B.纤维素性炎C.化脓性炎D.浆液性炎
47.鼻咽癌最常见于鼻咽的()
A.外侧壁B.前壁C.前壁和咽隐窝D.顶部
48.确诊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依据是()
A.肺广泛纤维化
B.病变呈间质性炎,肺泡腔内可无渗出物
C.X线检查肺部呈局灶性或节段性分布的纹理增加及网状阴影
D.痰液中培养出支原体
49.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肝细胞癌B.胆管细胞癌C.黏液性癌
D.肝细胞—胆管细胞混合型癌
50.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最多见的部位是()
A.球部B.降部
C.降部前壁或后壁D.升部前壁和后壁
51.肝细胞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最常见于()
A.急性普通型肝炎B.重度慢性肝炎
C.急性普通型黄疸性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
52.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经飞沫传播B.昆虫媒介传播
C.经口传播D.经血源传播
53.脂性肾病在电镜下最主要的变化是()
A.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内见大量脂质沉积
B.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D.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
54.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发生高血压的最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减少B.少尿
C.肾小管重吸收增加D.肾素分泌增加
55.属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是()
A.纤维腺瘤B.腺瘤
C.增生性纤维囊性变D.乳头状腺瘤
56.侵入神经细胞内形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噬神经细胞现象的是()
A.中性粒细胞B.小胶质细胞
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57.下列疾病中最易引起肠道狭窄的是()
A.细菌性痢疾B.肠阿米巴病
C.肠伤寒D.肠结核
58.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局灶型肺结核B.浸润型肺结核
C.肺结核球D.干酪样肺炎
59.梅毒的特征性病变是()
A.明显干酪样坏死D.玫瑰疹C.树胶样肿D.象皮肿
60.在我国流行的血吸虫病,主要是感染()
A.日本血吸虫B.埃氏血吸虫
C.曼氏血吸虫D.包氏血吸虫
生理、病理选择题答案:
1.B2.B3.D4.C5.D6.D7.D8.A9.D10.C
11.B12.B13.C14.A15.D16.D17.A18.D19.D20.D
21.A22.D23.B24.C25.C26.D27.B28.D29.D30.C
31.D32.A33.C34.D35.B36.A37.D38.C39.A40.C
41.D42.D43.D44.D45.C46.B47.D48.D49.A50.A
51.D52.D53.B54.D55.C56.D57.D58.B59.C60.A
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