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形红斑治疗专科医院 >> 环形红斑饮食 >>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学习四圣心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学习四圣心

 

中医

周易

武术

茶道

古琴

太极

内容提要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一期(年)核心课程,选用清代御医黄元御先生所著《四圣心源》为教材,耿宏慧老师讲授,医院临床医生为主体,本期课程共三十六讲。本册选录学员学习心得共二十九篇。

庚子年

七月廿四

编辑:紫萱

静心聆听

学习《四圣心源》提升临床水平

 刘红燕

  回首年在中医传承讲习所学习《四圣心源》的经历,首先要感谢王辉武教授、李群堂主任以及来自重庆华藏书院的耿宏慧院长、热心服务的正根老师,是你们独辟视角的讲座,自身具备的渊博知识,无私的传授,周到的服务,让我学习收获满满,我拟从以下三方面和老师同学们分享。

  一、学习初衷

  平时在临床诊疗中遇到一些繁杂疾病也时常感到束手无策,深知自己中医理论的高度和深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学习,当时参加学习的目的是奔着中医传承讲习所的宗旨“讲真理,说实话,传真实功夫”去的,并且想通过讲习学得一些国学及佛学知识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一年来很庆幸聆听到耿宏慧院长讲解的《四圣心源》和李群堂主任所讲的“五运六气”,你们真正践行了讲习所的“传真实功夫”的宗旨,而这种根源于中医传统思维且来源于临床实践的讲述,让我夯实了中医理论基础,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的临床疗效,也成了我能坚持学习的源动力。

  二、学习所得

  (一)淡泊自然的人生观

  《黄元御·五情缘起》中提到:“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自然之性如此”,细思量,人生也是如此,黄元御一生的坎坷遭遇,让他不仅悟得自然之理,也深明人生之理,升降浮沉酸甜苦辣,乃人生滋味,顺利时不宜过喜,跌入低谷时不要过悲,顺其自然,淡泊明志,心神安定,方得颐养天年,医生心静安定,更能查脉辨病,治病救人。

  (二)建立牢固的中医思维,留心处处皆学问

  有人说过:理论高度决定了你的深度。这句话放在中医人身上也同样适用,中医理论高度决定了中医水平,那么以中医思维建立起来的中医理论至关重要,耿宏慧院长首讲即以《中医思维》开篇,要求大家从学习河图洛书、阴阳五行、运气学说等国学基础着手,建立起牢固的中医传统思维方式,举一反三奠定好中医理论的功底,否则你的临证会如浮萍一般毫无根基流于表面,不得入门,从而丧失学习信心。

  耿院长要求我们治病要求其本,做学问要有刨根问底的勇气,学道比学术更加重要,他在讲课中多次提到狮子、狗、人、石头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人如果把石头扔向狗,狗会去追逐石头,不断的扔就不停的追逐;如果把石头扔向狮子,狮子则会直接扑向人。在临证中我们要做聪明的狮子,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不做执着于问题表象的傻狗。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学中医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而且要在生活中学习,留心处处皆学问,观察自然现象及身边的一草一木,勤于思考,你的中医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三)黄元御的整体观

1、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整体观。“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纽,所谓土也”;“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而作诸味,调和五脏之原,职在中宫也”。黄元御十分重视中土脾胃的作用,提出脾胃为五脏气机之枢轴,内伤杂病的治疗,强调中土,恢复脾升胃降之常,阴平阳秘,从而达到痊愈的目的。、六经气化。黄元御精研《内经》运气气化和《伤寒论》六经理论,从而将二者融合,形成六经气化的思想,认为六经之病皆为气化之病,以运气理论全面阐释伤寒六经的生理特点和病理特征,临床应用气机气化来治疗疾病,可将复杂的疾病简单化,不用考虑西医病名,只要确定气机气化问题,即可按照六经气化的方法治疗。

  (四)灵动而实用的五行

  《四圣心源·五行生克》曰:“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黄元御的五行观是对五行学说的发展,实为点睛之笔,耿老师的讲述让五行变得有血有肉立体起来,更易为临床所用,我们容易理解如“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的含义及临床使用,而不是呆板的斧头砍木头即为金克木。

  每一次学习黄元御的学术思想,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句诗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论是他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整体观理论,还是六经气化的整体观理论等等,都是让我们远处观山,将复杂的疾病简单化,他的气机气化图,在我们的眼里甚至是三维、四维的,他让中医的整体观立体和流动起来,从而更加适用于临床。

  三、学以致用

  医案实录(一):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四圣心源》

  王某,女,58岁,年6月16日初诊。双下肢环形红斑3月前医诊断为双下肢离心性环形红斑,初期西医认为有自限性不需治疗,后见其病日久不愈,给予抗生素治疗不效,后易医与中医清热解毒利湿汤剂治疗,红斑增多,高血压病史。来诊见多个环形红斑密布皆分布小腿伸侧呈对称性分布,色紫红,局部扪之皮温热感,有小结节,微痛稍痒,口淡无味,服中药后大便偏稀舌侧见瘀斑,舌淡暗,舌体略胖,苔黄腻不干,脉关尺弦滑,患者因病久治不愈面有愁容,BP/90mmhg。

  辨证:土湿木郁夹瘀化热,处以补中益气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党参30g,炒白术15g,黄芪30g,陈皮10g,升麻15g,柴胡6g,桂枝15g,茯苓0g,赤芍15g,丹皮15g,苍术15g,薏苡仁30g,银花藤30g,黄柏10g,萆薢15g,当归10g,香附15g,桃仁15g,5剂。嘱病人观察血压,按常规服用降压药。

  二诊:药后红斑变化不显著,扪之皮温不高,大便稀溏日两次,BP/90mmhg。上方减银花藤、桃仁,加干姜10g,泽泻15g,黄芪40g,7剂。因首诊病情变化不大,病人信心不足,嘱病人无论治疗好坏皆告知,病人未来三诊。二月后因感冒来诊,告知药后红斑已愈。

  按:本案病员追加问诊,平素喜温饮,不喜寒凉,素体脾胃虚寒,患病后凉药杀伐致脾阳更虚,土湿木郁日则血病,湿邪夹瘀日久郁则热生,按黄师思路:“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给予补中益气丸升己土,桂枝茯苓丸升乙木且活血化瘀,银花藤透热,三妙散清利下焦湿热,萆薢分清利湿,香附行气疏肝,因担忧升发之药影响血压,故嘱病人监测血压,二诊病员血压反有所下降,二诊扪之皮温不高,大便稀溏,故减银花藤、桃仁,加入温中的干姜,泽其不足,泻其有余。从本案中可以看出对于未接触过的疾病自己并不是特别有信心,学习初期对黄师的理论理解不透;且以常规肝阳上亢的思路理解高血压的成因,担心中药会引起血压增高的副作用。

  医案实录(二):泻火伐阳,病家无不夭亡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四圣心源》

  艾某某,女,6岁,年10月0日初诊因胸闷气短半月伴轻微咳嗽就诊。半月前恶寒发热咳嗽在某诊所就诊,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生素(不详)静滴10天,口服清肺化痰中成药,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但逐渐出现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夜间更甚,偶尔咳嗽,咯少量白粘痰,医院经多项检查,考虑:肺部真菌感染?建议住院治疗,并告知如与抗真菌药物价格昂贵,病人转而求助于中医,请科室主任共同商讨治疗对策,肺ct见:双肺见多个薄壁空洞,周边无卫星灶,建议病人入院做支气管肺泡灌洗,以明确诊断,病人坚持中医治疗,症见:胸闷气短动则加重,微咳少许泡沫痰,神倦乏力,口干少饮,舌质淡红,苔白体胖,脉沉细。

  辨证:脾肾阳虚,湿阻三焦,之前恰好听到耿老师在课堂上详细解析了薛振声老师的全息汤,遂选用薛振声老师颇具整体观的方剂全息汤加减:柴胡15g,桂枝10g,白芍10g,瓜蒌15g,薤白10g,枳实10g,苍术15g,陈皮15g,厚朴15g,白术15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5g,生地10g,丹皮10g,甘草10g,干姜10g,五味子10g,细辛5g,党参30g,巴戟天0g,5剂。

  二诊:咳嗽胸闷气短症状减轻,继守原方7剂。

  三诊:胸闷气短咳嗽症状消失,仍觉精神倦怠,原方加淫羊藿30g,7剂。

  四诊:医院复查肺CT:肺部空洞已吸收,可见少许索条影,建议病人停服药物,病员来院告知后,要求再服原方7剂巩固疗效。

  按:病人因上呼吸道感染过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和清热化痰的中药,先损脾阳,后伤肾阳,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三焦气化失常,母病及子,寒湿停聚于肺,三焦皆病寒湿。全息汤是薛振声老师依据系统观、整体观拟定的,他认为疾病整体观关键在少阳,《内经》云:“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以小柴胡汤中柴胡甘草为基础方,加入治上焦枳实薤白桂枝汤,治中焦湿困的平胃散,治下焦水停的五苓散,再加入治疗血分证的生地、丹皮而成,全方具有升阳力气、疏风散寒、调和营卫、开胸化痰、化湿运脾、利水清血等功能,在治疗中加入补气的党参,温补肾阳的巴戟天、淫羊藿,共同取得疗效。

  本案辨证治疗并不复杂,但病人的治疗经历让人印象深刻,临床中并不少见。“泻火伐阳,病家无不夭亡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黄元御在几百年前的真知灼见,发人深省,在今天仍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我们在临证中应避免犯这样的错误。

  (作者单位:医院呼吸科)

相关连接:

《四圣心源》精讲与实践班——招生简章

中医传承讲习所第一期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①:《四圣心源》学习体会及临床运用举例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②:《四圣心源》为中西医结合找到了思路

《四圣心源》学习心得选登③:我与《四圣心源》的不解之缘

中医传承讲习所简介

  尊岐黄妙理,循仲景学说。

  探四圣心源,入医家堂奥。

  继先贤遗志,续中医慧命。

  以中医思维,破临床迷津。

  中医传承讲习所缘起:首届全国名中医重庆医科大学王辉武教授多年倡导。在医院领导班子鼎力支持下,李群堂主任携手重庆华藏书院耿宏慧院长,勠力同心,于年月5日正式创立。

  中医传承讲习所以“讲真理,说实话,传真实功夫”为宗旨,希望搭建一个中医人交流和讲习的平台,使其成为重庆铁杆中医的后花园,进而培养一批以纯正中医思维指导临床的优秀中医师。

  讲习所课程安排以《素问》、《灵枢》、《伤寒杂病论》(桂林古本)、《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为基础,以黄元御医学思想为主干,融汇李东垣、朱丹溪、周慎斋等各家学说,共同构成讲习传承的核心,突出丹道医学特色。期望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员养成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中医思维,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中医,来源于民间,也要回归于民间。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本讲习所欢迎有一技之长者走上讲坛分享经验。同时学员除了医疗工作者以外,也欢迎广大中医爱好者前来参加学习。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cs/12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