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s)是一组相对罕见的主要表现在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其最常见的亚型是蕈样肉芽肿(MF)和Sezary综合征(SS)。
病例资料患者,男,57岁,鼻子上有痂皮损伤,损伤发生于2个月前(图A)。他时常会无痛便血,并且无原发性及其他全身症状。一系列皮肤活检最终证实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显示无淋巴结病或转移瘤。没有骨髓损伤迹象。
该患者接受1个疗程的放疗法之后获得良好缓解(图B)。3个月之后,该患者出现共济失调。影像学显示浸润累及脑桥和小脑,肺部出现新的结节病灶,肺活检结果与复发性低级T细胞淋巴瘤一致。
该患者接受化疗,随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在最新随访中——移植后10个月仍持续缓解。
讨论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相对罕见的主要表现在皮肤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其最常见的亚型是蕈样肉芽肿(MF)和Se’zary综合征(SS)。MF在疾病早期以一种惰性的形式存在。SS是MF的白血病阶段,是与红皮病相关联的一种白血病形式。CTCL的发生一般认为皮肤归巢T细胞的免疫学异常、细胞遗传学异常、细胞对凋亡的抵抗、病毒感染是CTCL发病的重要机制。
1、临床表现
红斑期
身体表现:皮损无特异性,类似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样变、湿疹、慢性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副银屑病等,多伴有剧烈顽固性瘙痒。
组织病理学:早期无特异性,常仅在真皮上部见非特异性炎症浸润,亲表皮现象(epidermotrophism)有提示作用,表现为表皮内散在单一核细胞,与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之间有一透明间隔或晕,偶见Pautrier微脓肿。
斑块期
身体表现:斑块期可由红斑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在正常皮肤上发生。皮损呈形态不规则、境界清楚、略高起的浸润性斑块,颜色暗红至紫色,可自行消退,亦可融合形成大的斑块,边缘呈环状、弓形或匍行性,颜面受累时皮肤褶皱加深。
组织病理学:多数患者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表现为表皮内亲表皮现象及Pautrier微脓疡。真皮上部出现带状多形性细胞浸润,包括正常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与红斑期不同之处在于有些单一核细胞是异型T淋巴细胞,后者核大而深染,外形呈特征性脑回状,而且附属器上皮(特别是毛囊)也可见散在的单一核细胞浸润。
肿瘤期
身体表现:皮损呈褐红色隆起性结节,大小、形状各异,易早期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被覆坏死性灰白色物质,溃疡边缘卷曲。继发感染可伴疼痛及恶臭。患者常在数年内死亡。
偶可见开始即表现为肿瘤而未经红斑期或斑块期皮损者,称暴发型皮肤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
除皮肤外,淋巴结最常受累,其他依次为脾、肺、肝、骨髓、肾脏、舌、会厌、心脏、胰腺和甲状腺,内脏受累往往在尸检时才能发现。
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异型T淋巴细胞浸润,可达皮下脂肪层;表皮可呈典型亲表皮性,但也可不受累,甚至在真皮上层出现无浸润带。
2.诊断
红斑期皮损及组织病理均无特异性,往往难于作出诊断。临床上对拟诊其他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但常规治疗方法无效者,应考虑该病,必要时多次及多部位取材,并作连续切片观察,以早期作出诊断。
斑块期及肿瘤期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表现可作出诊断。
另外,应用抗T细胞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过氧化酶染色以及T细胞受体的基因重排均有助于诊断。
3.治疗
对于疾病仅限于皮肤的患者,首选期待疗法或皮肤导向疗法,如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氮芥类药物、维甲酸,光疗或电子束放射等等,局部疗法可延长患者特异性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对于晚期累及淋巴结、内脏或血液的患者,通常使用体外光照疗法、地尼白介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甚至全身治疗—单药化疗。联合化疗适用于广泛内脏受累的患者,需要快速控制疾病。对于疾病难以控制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优先考虑。
以上治疗方法虽然初始反应率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缓解率较低、疾病容易复发,且中位生存期较短,常规治疗不能获得对晚期CTCL的长期控制。PTEN基因的杂合性缺失(LOH)已经证明在MF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试验表明,将PTEN基因导入成胶质细胞瘤细胞、前列腺细胞等癌细胞中,PTEN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将PTEN基因导入CTCL细胞中表达正常的、有功能的PTEN蛋白是治疗肿瘤的关键。
参考文献:CutaneousT-CellLymphoma.NEJM..6
延伸阅读1.患者实验室特征明显,您诊断出来了吗?
2.“呼哧呼哧地”就是哮喘?这可未必...
医脉通血液科
向您推送
新鲜血液资讯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协和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