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辨治经验
夏少农(~),
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
在临床中曾治疗多例血管瘤,究其病因多为气不帅血,阴虚血热,致血热妄行,瘀阻血脉所致。治宜益气养阴,凉血行瘀,每能取效。时某女,25岁。患者右腮起一肿块,约3cm×3cm,质软如绵,按之肿势可转平坦,有轻微压痛。诊为海绵状血管瘤。乃因气虚不能帅血,阴虚血热,而致血热妄行,瘀阻血脉所致。脉细,舌红。治当益气养阴,凉血行瘀,佐以攻毒之品。黄芪15g党参12g赤芍12g白芍12g麦冬12g 北沙参12g紫草12g丹皮9g蜀羊泉30g夏枯草15g二诊:7剂药后肿块即得缩小。因气虚得充,血热得凉,瘀血行散,血行通畅,肿块自然消小,前法既合,可遵原意进之。原方加桑叶6g,14剂。三诊:腮面部肿块明显缩小,压痛轻微,精神较振,毋庸改弦易辙,继以上方连进。陶某女,40岁。患者背部红丝密布,自幼迄今,近年来逐渐扩大延及整个背部,虽经中西治疗均无效。诊见整个背部皮肤呈紫红色斑片,按之无痛感,诊为毛细血管瘤,乃由气虚失帅血之权,血得热则妄行,瘀阻脉络、肌表而致。法宜益气养阴凉血,和荣行瘀。黄芪15g党参15g白芍12g当归9g红花6g 丹皮9g丹参12g生地12g蒲公英15g赤芍9g紫草12g二诊服14剂,背部紫红色斑片转淡,血瘀得行之兆,治以原法出入,上方加土茯苓15g。按上方连服2个月,背部红斑全部消失。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重订古今名医临证金鉴·肿瘤卷》/单书健编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一切遵医嘱,切不可给自己妄下诊断。
杏林墨香
扫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