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一场雨后,在积水处涉水行走的老王觉得双脚奇痒难忍,脚趾间的皮肤出现红斑,并有糜烂和渗出物,到医院检查,原来是患上了足癣。
夏季是浅部真菌病的高发季节。很多人也许对浅部真菌病感到陌生,其实众所周知的甲癣、手癣、足癣(又叫脚气或香港脚)、体股癣等,均属于浅部真菌病。其表现多种多样,如手足水疱、脱屑、趾间浸渍发白(手足癣),甲变色、变形、甲分离(甲癣),股部、躯干、四肢红斑、脱屑(体股癣),等。浅部真菌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使用患者的毛巾、拖鞋等传播,自身传播也很常见。对于真菌性皮肤病的防治,做好预防、合理用药是关键。
头癣头皮和头发受到真菌感染后会引发头癣。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白癣、黄癣和黑癣三种,分别由铁锈色小孢子菌、黄癣菌和断发癣菌引起。白癣初起为散在的小片,逐渐扩大,周围可有小的卫星样损害,表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黄癣初起为小脓疱,干后变成黄痂,逐渐增大融合,甚至盖满整个头皮,其下为鲜红的糜烂面或浅溃疡;黑癣的损害约黄豆大,常疏散分布,病发出皮就断,留下许多小黑点。
预防头癣的关键在于注意头部清洁卫生,最好经常洗头;对头癣患者的生活用具、理发用具等,应煮沸消毒,以防传染他人。治疗头癣可在医生指导下内服灰黄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15~20毫克,白癣患者连续服药3周,黄癣患者服药20~25日。同时选用外用药全头涂擦,连续擦药2个月。
足癣老百姓称足癣为“脚气”,又叫“香港脚”“运动员脚”,分为趾间型、水疱型、角质增殖型等,人群发病率高达30%,在湿度较高的南方地区发病率达60%以上。患处奇痒难耐,并伴有水疱、渗液、脱皮、皲裂、脚臭等症状。若是继发感染,不仅足趾部红肿疼痛,还会诱发丹毒等危重病,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预防足癣的关键是注重个人卫生。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中心、桑拿房、足底按摩中心、洗脚房等,均是传染足癣的重要场所。到公共浴室洗浴者,应携带个人毛巾、浴巾、拖鞋;鞋袜要吸湿透气,保持干燥;鞋子要多备几双,轮换着穿;袜子每天换一双,最好煮沸消毒。对不能煮沸消毒的皮鞋等用具,可用1%甲醛溶液浸湿草纸,然后用草纸包裹进行消毒。每晚睡前用热水泡洗双脚。治疗足癣可外用杀灭真菌的药物乳膏、洗液或粉剂,较重者可在医师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灰指甲灰指甲是甲癣的俗称,患者多因患手足癣后继发甲板感染所致。患者指甲或趾甲出现大小不等的白斑,甲面失去红润光泽,甲板增厚变脆;有的甲板萎缩变薄,甚至与甲床分离。
得了癣病尤其是手足癣,必须彻底根治,方可避免祸害指(趾)甲。治疗甲癣,局部用药前应采用剥甲软膏或40%尿素软膏,封包软化后将病甲削除。然后再坚持涂擦30%冰醋酸、10%碘酊、复方水杨酸苯甲酸酒精等外用药。一般需4~6个月甚至1年,患者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口服药可采用间歇冲击疗法,每日服伊曲康唑2次,每次毫克,连服1周,停药3周为一个疗程。手部甲癣需服药2~3个疗程,足部甲癣需要服药3~4个疗程。
体癣和股癣体癣是指面颈部、躯干和四肢皮肤的癣菌感染。股癣多见于腹股沟部、肛周,有的会累及会阴部。两者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起初皮肤长出红色小丘疹或水疱,渐渐表面脱屑,皮损不断扩大而成环形或多环形;自觉瘙痒,特别是股癣瘙痒剧烈,如经常搔抓,腹股沟部、阴囊等处皮肤因长期刺激而出现湿疹样或苔藓样变化,使人不能安眠,影响生活质量。
体癣和股癣多来自于灰指甲或搔抓足癣后的自我传染,以及公共场所、集体宿舍、家人中的互相传播,接触猫狗等宠物也是儿童患染上体癣、股癣的重要病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常沐浴,勤换洗衣服;不使用公共拖鞋、浴盆,不用他人毛巾、用具等;对豢养的宠物也要经常清洗。患者洗澡不必过勤,水温冷热适度,洗澡时不过度搓洗皮肤,不用碱性肥皂,减少刺激;内衣以穿柔软宽松的棉织品为宜,避免摩擦;戒烟酒、浓茶、咖啡及一切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宜清淡。治疗可选用局部外用抗真菌药。病变范围广泛或相互并发者,可在医师指导下口服伊曲康唑或口服特比萘芬。
来源:家庭医学
作者:教授王海亭
红杏题库
一款经济适用的题库乡村全科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中的各种复习题
还带详细解析
更有专门的错题集帮你查缺补漏
红杏题库——题库+押题+模拟考场,依据最新考试大纲,紧扣命题趋势,由具有多年医护执业资格考试命题经验的主任专家编审,全面覆盖考点,智能辅助学习功能,缩短复习时间,强化记忆,帮助考生快速适应考试模式,提高临场得分能力,近3年来通过率屡创新高。
???点击上图
详细了解红杏题库及使用方法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直接下载“红杏题库”APP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