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杂病论第一季第10集:在光滑的地上摩擦
时间:年
类别:专业学术讲座
案例概况:
《宏微杂病论》第10集,讲述了一段扑朔迷离的不寻常泌尿感染诊断之路,案例中,临床根据传统尿培养结果多次调整用药,但由于培养结果覆盖病原不全,调整用药后也并未覆盖致病病原,多个治疗方案效果不佳。迫切需求一种一次检测,覆盖所有病原的新型诊断技术,快速全面查明感染病原,让我们来听听临床专家如何诊断不寻常泌尿感染吧。案例信息:
女性,41岁,样本类型:尿液标本
主诉:反复右侧腰腹部疼痛1年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1年多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右侧腰腹部疼痛,为阵发性胀痛、刺痛,无畏寒、发热、盗汗、乏力、尿频、尿急、尿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到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右输尿管结石并右肾积水,右肾结石”收入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病史:
既往有骨盆骨折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有输血史。否认有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余系统回顾未见异常。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尿液标本宏基因组检测:光滑念珠菌(Candidaglabrata):阳性
检出序列数:
光滑念珠菌
过往人们认为光滑念珠菌是人体黏膜组织的非致病性的共生菌,只是偶尔引起机会感染。然而,随着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以及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多,尤其是艾滋病疫情的蔓延,光滑念珠菌在临床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在某些地区光滑念珠菌已成为仅次于白色念珠菌的第2位常见念珠菌。不仅如此,由光滑念珠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病死率高。据年的不完全统计,其感染病死率接近50%(Hulletal.;Thompsonetal.;Nishikawaetal.),在骨髓移植患者中,其病死率更是高达%(Lietal.)。
案例点评:
光滑念珠菌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念珠菌,由其所致的黏膜和系统性感染不断增多。在此案例中,患者血常规及各项感染指标提示感染,临床经验性用药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随后根据尿培养结果多次调整用药,但由于培养结果覆盖病原不全,调整用药后也并未覆盖致病病原,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血清学检测(如抗原抗体检测、G试验、GM试验等)均未明确致病病原。传统病原学技术手段的局限性,使得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陷入迷雾。而mNGS技术,对样本类型没有限制,且不依赖于培养,检测周期快而稳定,能在1份样本中,通过1次检测反应,将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检出,并且不限病原类型。mNGS检测在16小时迅速回报光滑念珠菌、人支原体以及大肠埃希菌,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立刻有了新的方向。之后经尿液培养见光滑假丝酵母菌,与mNGS结果相符,表明mNGS检测不仅时效性强,且准确度高,能够在患者病情恶化前准确鉴定真菌病原体,辅助临床精准用药。
更多详细内容,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