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幕后英雄系列推介中,活力君向活力粉儿们介绍这样两个人,一个是已年逾花甲之年的老支书,他将一个贫穷的小村打造成为一个“双千亩果树基地”,一个是包联了全镇最“破”的一个村的“女汉子式”的包村干部,他们的故事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咱来一睹究竟。
幸福路上的“领头马”闲不住的老马
在八仙筒镇代林筒村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一位清瘦的老人。他是村里年轻人可亲可敬的“马叔”,镇政府里工作有方的“老马头”;他是村里的倔老头,是镇里的致富能手;他是村党支部书记马玉清。
“老马头”另辟蹊径走出致富路以前的代林筒村,延续着中国几十年传统农村的耕种模式,期待发家致富的村民们跃跃欲试,在遭遇了几次打击后,看着村里大片的低产林和荒地摇头叹息,偃旗息鼓。“老马头”作为村里的掌舵人,深思熟虑后,决定将千余亩低产林以“统一规划、统一平整、统一苗木,统一栽植”的形式进行改造,建设“千亩果园”基地。
建果树基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老百姓不认可,果树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几年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其次荒山变果园,资金筹集有困难,还没有技术。在巨大的压力下“老马头”力排众议,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在果树没有收益的前三年,老马鼓励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实行“林上林下分层经营”种植。年,“千亩果园”喜迎丰收,果树全部结果,林上收入每亩效益达到元以上,林下作物也收益可观,尝到甜头的果农乐开了花,纷纷对老马竖起了大拇指。
年老马带领村民把果树林扩建到了亩,腰包鼓起来的老百姓开始规划更宏伟的蓝图。于是,老马带领党支部组织果农成立了奈曼旗代林红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申办了“代林.红果”的绿色果品商标。代林筒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
如今的代林筒春天鸟语花香,秋天硕果累累,果园里的每一棵果树都见证和倾注了老马头这位62岁老人的心血。
“老马头”全心全意抓建设国道线从代林筒村穿村而过,代林筒村是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自年“十个全覆盖“以来,老马头抢速度、保质量、争朝夕、抓建设。没有黑天和白天的概念,白天没完成的工程晚上补;没有过节休息的时间,他说,村子建好了每天都是节,村子建不好每天也都是“劫”;没有公和私的区分,代林筒村就是他的“大家”,他把所有的时间放在这个“家”上,一心抓建设。他能吃苦,肯吃苦,62岁的老人当26岁一样所有工作都冲在最前面,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在工程中,遇到群众不配合时,他田间地头,进门入户,说一回不行去两回,两回不同意再去说第三回……一遍遍的宣传政策做工作,直至心悦诚服,积极配合。如今的代林筒村笔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干净整洁的小院里笑声不断,整齐的篱笆墙围裹着白墙红瓦大砖房,村容村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老马说,看着吧,以后还会越来越好的。
“老马头”实抓党建强根基“老马头”开会时爱说,现在咱们村富了,美了,但别忘了这是共产党给的,共产党领导得好。几年来,老马头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强化措施,不断提升班子整体的战斗力。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党务、村务、财务阳光透明,重大事项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巩固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内的各项工作,他进行统筹安排,带领党员冲锋陷阵,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提升了党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宗旨;他在工作中严格执行“52”工作法,强化党员“联农户、做六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树立了党员在群众中的正形象。老马的一系列举措,强了根基,实了工作,凝聚了人心,惠及了群众。
62岁老人创造幸福的故事还在继续,在通往幸福的路上,这匹“领头马”还将策扬鞭,谱写新的篇章。
将大半生心血全部倾注给村子和百姓的马玉清老人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道义与责任,要用心来完成。同样还是在八仙筒镇,还有着这样一位“女汉子式”的女包村干部,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包桂玲:“女汉子式”的包村干部
道贝尔筒村位于八仙筒镇政府所在地正南方,管辖德一、德二、德三这三个自然村。在八仙筒的44个行政村中,道贝尔筒村以村容村貌最为”脏乱差“出名。自年11月份开始,女干部包桂玲就包联了这个大家嘴里的“破村”,她的包村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女包村干部的“十个全覆盖”之旅·说起包村工作,包桂玲说,开始时,她从内心是抵触的。“十个全覆盖”涉及大量工程建设项目,她作为一个女人,从没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