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
本文为您带来一例少见的疫苗相关的复发性玫瑰糠疹。
作者
刘兆睿
来源
医博士网(ID:yiboshiwang)
玫瑰糠疹是一种丘疹鳞屑性皮肤病,最常见于10至35岁之间,复发性玫瑰糠疹少见。本文带来一例可能与疫苗诱导的免疫系统刺激有关的反复发作性玫瑰糠疹,这种情况国内外均少有报道。
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主诉轻度瘙痒性皮疹20天。患者起病前11天曾有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史。患者在年5月接种该疫苗3天后,无意间在其左臂发现了先兆性皮损,后皮损逐渐进展为伴有瘙痒的皮疹。
患者的颈、躯干和四肢相继出现皮损且数目增多,但腹部和臀部没有受累。与普通的玫瑰糠疹相比,患者的皮疹更大,大部分病变分布于颈、胸、背部和上肢近端。
体格检查显示左臂内侧有先兆性斑块,长约3.5cm,椭圆形伴有红斑鳞屑(见图1)。继发性皮疹为多发性红斑,椭圆形皮损,周围有环状鳞屑,沿皮纹分布,在患者的躯干上形成一“圣诞树”图案(见图2)。实验室检查方面,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16.2mg/L(正常0-3mg/L),其余无殊。无烟酒史及过敏史。除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无其他药物史。
图1
图2
组织活检病理结果显示轻度角化过度和颗粒细胞层减少,真皮浅层有轻微的细胞间水肿(见图3)。表皮表现为轻度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轻度细胞间水肿以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和血管外红细胞轻度浸润(图4)。根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最终诊断为玫瑰糠疹。予口服西替利嗪抗过敏,局部外用类固醇激素(艾洛松)以及窄带UVB治疗12天后患者症状缓解,皮损消失。
图3
图4
14个月后,患者再次因多发性红斑鳞性椭圆形斑块于我科就诊。问病史得知患者在年7月接受乙肝疫苗接种5天后发生皮疹,沿颈、胸、背和上肢近端分布,与之前皮损相似。诊断为复发性玫瑰糠疹,治疗同前,皮损2周后痊愈。
讨论玫瑰糠疹是Gibert于年最先命名的一种起病迅速、自限性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清楚,但病毒、细菌、真菌和非感染性病因等诸多因素均可诱发。最近的研究表明HHV-6和HHV-7的重新激活可能有助于病变进展,一些药物如阿昔洛韦和生物制剂也被报道与玫瑰糠疹相关。
复发性玫瑰糠疹少见,本例中患者第一次发作是在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之后,而复发与乙肝疫苗接种有关。患者无食物过敏史及其他药物史,因此推测其病因可能是疫苗诱导的免疫系统刺激或者是与一些罕见的疫苗成分相关,这种情况目前尚无报道。患者经口服西替利嗪、局部外用类固醇乳膏和窄带UVB光疗联合治疗后痊愈,该情况可以为今后的皮肤科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医博士编译自:LiA,LiP,LiY,etal.Recurrentpityriasisrosea:acasereport.HumanVaccinesImmunotherapeutics.;doi:10./...[Epubaheadofprint]
本文为医博士网编译内容,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小编-wz
投稿邮箱:wangzhangdie
yhbj.cn赞赏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