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环形红斑治疗专科医院 >> 环形红斑护理 >> 儿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儿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本文总结了儿童变态反应皮肤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01

湿疹

?

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明显瘙痒,易复发。

临床表现:

急性期: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周围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期:粗糙肥厚、苔藓样变。

治疗:

基础治疗: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保护皮肤屏障,加强皮肤护理。

局部用药:

急性期:无水疱、糜烂及渗出时,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等;有糜烂但是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

亚急性期: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为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可外用抗生素。

慢性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膏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对湿疹有治疗作用,且无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适合头面部及间擦部位湿疹的治疗(2岁以上儿童)。

系统治疗:可依据患儿年龄及具体情况选用抗组胺药物,主要目的在于抗过敏、止痒。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系统应用抗生素7-10日。一般不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

02

特应性皮炎

?

多种内外因素引起,与遗传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

临床表现:

婴儿期(出生-2岁):多见于面部,为面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很快形成糜烂、渗出和结痂。皮损可迅速扩展至其他部位。

儿童期(2-12岁):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肘窝、腘窝受累常见,其次为眼睑、颜面和颈部。皮损暗红色,渗出叫婴儿期为清,常伴抓痕等继发皮损,久之形成苔藓样变。

青少年与成人期:好发于眼周、颈周、腘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掌跖部位明显。皮损常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可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改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处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

治疗:

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特应性皮炎具体诊疗可见:特应性皮炎诊疗策略: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版)

03

接触性皮炎

?

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根据治病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临床表现:

急性接触性皮炎: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少数可蔓延或累及周边部位。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皮损形态与解除物有关,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严重时红肿明显并出现水疱和大庖。常自觉瘙痒或灼痛。

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皮损开始可呈亚急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长期反复接触可导致局部皮损慢性化,表现为皮损轻度增生及苔藓样变。

治疗:

去除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

保护皮肤屏障。

外用药物治疗:可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处理。

04

尿布皮炎

?

发生在尿布区的急性刺激性皮肤炎症反应。

主要由于尿布区独特的解剖部位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和外源性如尿便刺激和护理不当有关。

临床表现:

摩擦性尿布皮炎:主要累及最易受到摩擦的皮肤凸面,如大腿内侧、生殖器区、臀部和下腹部,但是屈侧和皱褶不受累及。皮损表现为但红斑和少量鳞屑,尿布边缘可见“潮痕”状的皮炎改变,患儿多无自觉症状。

刺激性尿布皮炎:皮损部位铜钱,程度加重,表现为典型的发亮的釉面样鲜红甚至暗红斑,周边散在带有光泽的粉红色丘疹、斑块和结节,重者可发生糜烂、溃疡甚至继发感染。患儿可自觉瘙痒、疼痛、哭闹增加、躁动不安。

念珠菌性尿布皮炎:在前者的基础上继发念珠菌感染而形成。典型表现为泛发的、牛肉红色的红斑,境界清楚,边缘隆起伴有白色鳞屑,周边散在卫星状分布的脓疱和鳞屑性丘疹。

治疗:

加强皮肤护理。中重度尿布皮炎或轻中度尿布皮炎经皮肤护理无效时,需加用外用药物治疗。

护肤剂:指含有氧化锌或(和)凡士林的润肤剂。

抗炎治疗:低效价或且不含氟的糖皮质激素,如1%氢化可的松。

抗真菌治疗:如尿布皮炎经抗盐治疗持续数日无缓解,应注意白色念珠菌感染可能,可外用抗真菌制剂如制霉菌素、克霉唑、酮康唑和氟康唑等。

抗菌治疗:如继发细菌感染可选用外用抗菌制剂。

05

脂溢性皮炎

?

发生在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伴有瘙痒,新生儿及青少年多见。

临床表现:

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如头皮、面部及腋窝、腹股沟、前胸、脐部等处。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生后第一个月,头皮局部或全身布满厚薄不等的油腻性灰黄色或黄褐色的痂皮或鳞屑,常累及眉区、鼻唇沟、耳后,呈比较细碎的、灰白色鳞屑斑。微痒,多在3-4周痊愈,无全身症状。

治疗:

生活规律,限制多糖多脂饮食,多食蔬菜。

外用药以去脂、消炎、杀菌、止痒为主,注意不同部位选用不同制剂。头皮选用洗发水制剂,如2%酮康唑洗剂或1%联苯苄唑香波等,其他无毛发部位可选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膏剂、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等;渗出糜烂时可选用氧化锌糊剂。

06

间擦疹

?

又称摩擦红斑、擦烂、擦烂红斑。

是指皮肤皱褶部位由于温暖、潮湿、摩擦等刺激而发生的表浅的炎症。

临床表现:

好发于容易摩擦、潮湿的皱褶部位,如颈部、腋下、乳房下、脐周、腹股沟、关节屈侧、肛门周围、指和趾缝处。

典型损害:初期多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鲜红或暗红斑,逐渐加重出现丘疹、丘疱疹、丘脓疱疹、浸渍、糜烂、渗出甚至浅溃疡。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

治疗:

勤洗澡,避免肥皂、热水的刺激,保持皱褶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

早期红斑阶段多用粉刺或炉甘石洗剂,如已发生糜烂或渗出,可选用氧化锌糊剂或溶液湿敷。

如激发感染,伴有真菌感染时外用抗真菌制剂,伴有细菌感染时外用抗生素软膏。

07

摩擦性苔藓样疹

?

又名青少年丘疹性皮炎。

常见于学龄前期儿童,好发于手背、前臂及肘膝部。

该病病因不明,主要认为与非特异性机械性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

好发于手背、前臂、指节、肘、膝等易受摩擦部位。皮损为多角形或圆形小丘疹,正常皮色或淡红色,直径1-3mm,平顶或圆顶,表面覆有细微糠秕样鳞屑,可呈苔藓样。一般无自觉症状,也可轻度瘙痒。

治疗:

避免刺激,减少摩擦,如玩沙土或冷水等。

外用治疗为主,可用糖皮质激素或焦油类制剂。

可口服抗组胺药物。

08

汗疱疹

?

为棘细胞层水肿样皮炎,并非汗管阻塞所致的囊泡。

临床表现:

为与季节相关的,瘙痒明显的深在水疱,有“布丁”样外观。分散或成群发生于手指侧缘、手掌和足底,亦可累及手背和跖面。水疱内含清亮浆液,偶可变为浑浊。水疱很少自行破裂,干涸后形成脱皮鳞屑。患者常自觉瘙痒及烧灼感。

治疗:

水疱损害以干燥止痒为主,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脱屑损害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反复脱屑者可外用尿素软膏或无刺激形润肤霜。

适当选用抗组胺药。

09

荨麻疹

?

病因复杂,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

外源性因素有食物、食物添加剂、药物、物理刺激、植入物及运动等。

内源性因素有感染、系统性疾病、吸入物、肥大细胞对ige高度敏感性、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及内分泌改变等。

临床表现:

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呈鲜红、苍白或皮肤色,少数病例亦可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可互相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

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

治疗:

发现和清楚潜在病因和(或)诱发因素,缓解症状。可用抗组胺药,对于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如伴有休克或严重荨麻疹伴血管性水肿,可给予肾上腺素。

10

血管性水肿

?

又称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或巨大荨麻疹。

是由食物、吸入物、药物和物理因素等引发的皮肤或黏膜的局限性暂时性水肿。

分获得性和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获得性血管性水肿: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导致的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水肿。

发病诱因和荨麻疹相似,药物、食物、吸入物、感染、蚊虫叮咬、冷、热等物理刺激均可诱发。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的局部组织水肿,通常累计组织疏松部委,如眼睑、口唇、耳垂和外生殖器,口腔、舌、喉的黏膜也可受累,亦可见非松弛部位的皮肤如手足肢端。

皮损为局限性肿胀,边界不清,压之无凹陷,呈淡红色、肤色或苍白色。可伴轻度瘙痒、麻木或胀痛感。

治疗:

去除可疑病因,避免再接触。

局部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系统治疗:抗组胺药,可选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等。

水肿严重时可酌情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出现喉头水肿症状时,应立即给予吸氧及拟交感神经药物,如1:肾上腺素;有窒息危险时,应立即做气管切开术。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以c1酯酶抑制剂(C1INH)或FⅫ基因突变为分子遗传学基础、以发作性皮肤和(或)黏膜下水肿,特别是手、足、面部、胃肠道和上呼吸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0-1/。

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的局部组织水肿,具有发作性、反复性和非凹陷性的特点,水肿无痒感,不伴有荨麻疹,大多数由轻微外伤或撞击诱发,发作前偶有皮肤环状红斑。

水肿可持续2-3日,以后自然缓解,消退后不留痕迹。

发作间隔不定,短则几日,长可间隔数年。水肿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四肢及面部多见。

40%-80%可出现胃肠道受累的症状,腹痛为主要症状。上呼吸道及喉头黏膜水肿也可受累。

治疗:

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对该病的治疗无效。肾上腺素仅对少数患者有效。

急性发作期首选C1INH浓缩剂。

当hae患者进行拔牙等小型操作前仅需短期预防治疗,仅手术前输注C1INH浓缩剂即可。如进行气管插管或手术等大型操作,需于手术前1小时输注C1INH浓缩剂,手术开始时再次输注等剂量C1INH浓缩剂,每日重复1次或按序给药以防止血管性水肿的发生。没有C1INH浓缩剂情况下可试用新鲜冰冻血浆或同化激素达那唑治疗。

11

丘疹性荨麻疹

?

也称虫咬皮炎、急性单纯性痒疹。

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

病因:

多数为臭虫、蚊子、蚤、虱、螨虫等叮咬所致,少数与食物过敏有关。

本病主要见于有特应性体质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生,夏秋季多见。

临床表现:

皮疹常分批发生,以躯干、四肢伸侧多件,群集或散在。初起时为微红丘疹,继而呈绿豆或花生米大小略带纺锤形的红色风团样损害,有的可有伪足,顶端常有小水疱。有的为较硬粟粒大丘疹,搔抓后呈风团样水肿。

7-10日后小腿,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痒感剧烈,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

治疗:

加强护理。

局部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樟脑乳膏或外用糖皮质激素等。局部合并感染时可外用抗生素。

系统治疗: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等。对合并系统感染者可给予系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儿童皮肤病学,主编马琳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冬季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dnzm.com/wadwh/99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