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徐东整理:李欣艺修订:刘湘源
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胃肠道可达50%以上,病因除自身免疫导致血管炎病变外,还有感染(CMV)、药物(CTX)、颅内压升高、肾功不全和肿瘤等因素相关。狼疮患者胃肠道受累表现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该病发病率亚洲约为2.2-9.7%,占狼疮患者急性腹痛的5.4-65%。该病变CT典型表现有如下几点:(a)肠壁增厚大于3mm,肠节段扩张(靶形征),(b)肠系膜血管充血(梳齿征),(c)肠系膜血管衰减增加。
蛋白丢失性肠病:89.2%病变部位在小肠,也可多部位病变。Tc-99m白蛋白闪烁扫描法可诊断及检测疗效。临床表现及特点为:(a)外周可凹陷性水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水等多种表现(b)部分患者可合并有狼疮肾炎(C)蛋白丢失性肠病患者更易出现浆膜腔积液、低补体血症(d)较少出现急性皮肤狼疮、滑膜炎及抗ds-DNA抗体阳性(e)抗SSA抗体阳性、低补体及高胆固醇血症是该病独立危险因素。
假性肠梗阻:该病影像学特点可见腹平片多个气液平,肠管扩张,肠壁环形增厚。怀疑此类病变时慎行钡餐检查,以免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合并该病狼疮患者较易出现脱发、多浆膜腔积液、肾盂输尿管扩张、CRP升高、低补体及白蛋白、抗SSA及SSB阳性,SLEDAI评分较高,病情更活动,但较少出现肾病综合征。
胰腺炎:该病在狼疮患者中患病率为0.7%-4%,约60%患者在SLE前两年出现,临床可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水、血钙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时临床仅表现为高淀粉酶血症。其死亡原因大多因合并感染。
综上所述,狼疮患者合并胃肠道受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原因众多,鉴别相对困难,且常出现在狼疮活动患者,需要早期发现,高度重视。予早期免疫抑制剂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早期外科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赞赏
当前时间: